建州總管楊冉在建州城外為自己的司馬送行,坐下一匹卷毛赤兔馬,腰間一把明月長刀,一臉絡腮胡,五大三粗的身材,雙臂之間有百斤之力。
“總管說的什麼話,等此戰結束我必定帶著五萬兄弟回來。”郭常八尺之軀,高出常人一大截,頭戴銀盔,掌間一把百斤大錘,常人在他手下走不出三回合。
“那我就在這送別了,這五萬弟兄你不可能全部帶回來,我隻希望你能盡可能的多帶一些回來,也讓建州少一些孤兒寡母。”
五萬大軍延綿十餘裏,一眼望不盡,每一次大軍出征最是激動人心,卻也是最讓人擔心的時候。
建州軍出征的同時平山大軍也在集結出發,更早的時候京城中的十五萬禁軍也已經出發南下,藍央帶領五萬平山精銳日夜兼程,不走大路隻取小道翻山越嶺直奔蠻州而去。
楊寧在接到聖旨的那天就已經開始準備退兵,十五萬大軍數日間便走了一半,即便如此蠻族大軍也不敢走出蠻州主動進攻。
“大都督,為什麼我們脫離大隊取小路去蠻州?這一路奔襲也有數百裏,大軍這麼走是不是有點勉強,萬一跟高應一樣被蠻族打了一個伏擊豈不是虧了。”平山軍將領都有點不理解藍央,好好的大路不走,非要從小路倍道而行,搞得大家都疲憊。
“高應五萬軍能夠從京城連趕一月的路去堂郡,最後被偷襲不過是個巧合,難道我們平山軍連數百裏的路都趕不了?傳令,三日後要到蠻州。”
藍央有自己的打算,他不能和高應一般隻懂趕路,那顯得他和一個晚輩一般,也不能和楊寧一樣長久對峙,那樣又顯得他能力不如楊寧,他要做的,就是一戰而勝,最好的結果就是在禁軍到之前平定蠻族。
平山所處之地多山地,平山軍中也鮮有騎兵,大周尋常軍隊三人配一騎,但是平山卻是九人配一騎,十萬平山軍也不過隻有一支萬人騎兵隊,但是藍央這一次沒有帶任何騎兵隊伍,蠻州之地到處都是山路,即便是大路也隻能八馬並列,無法形成衝擊力,帶了也是多餘。
而平山軍另外一個特點便是擅走,軍隊一日行六十裏為準,但平山軍一日至少八十裏,若是走得快些一日能走近百裏,這還是山地之間行走,在這一點上平山軍比之蠻軍更強。
三日後藍央率軍抵擋蠻州北境,而蠻軍現在還在西邊和楊寧留下的大軍對峙,完全沒有發現自己身後的敵人已經到了眼前,還以為他們和禁軍一起在千裏之外。
臘月寒時蠻兵一到晚上就上山取來幹木燒了取暖,隻是蠻軍紀律散漫時常忘記滅火,數十萬大軍的軍營幾乎天天都有火情報到呼延分的耳中,對於這個問題他也沒辦法。
“聚將,今夜出兵,橫掃蠻軍。”藍央帶著衛隊靠近蠻軍後心中就下定了主意,他有九成把握戰敗蠻軍。
“目下天幹物燥,蠻軍又無紀律,時常惹出大火,今夜我軍分十五部,各將領本部兵馬伏於蠻軍周圍,一旦發現火情立即出兵,其餘各部但凡見火順風放火驅趕蠻軍,隨後掩殺,此戰生擒呼延分者賞金萬良,生擒鐵明者,封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