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工程師和總經理的月工資都是5000元,一年後,馬維東的工資又漲了1800元。
他知道搞技術的人是不甘寂寞的,他找到董事長,把鍛造公司改造方案主動遞上去請他審閱。
董事長對馬維東的舉動十分開心,成立了由他掛帥的技術改造領導組,從張金凱那要來00萬,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他:“我不要別墅,鍛造廠是張家發跡之廠,救活它,我就能活100歲,他要垮了,我也完了。你有孝心就讓我順心。”
要來錢後,他又承擔了電爐審批和辦廢金屬回收特許證的任務,老將出馬,一個頂兩,這兩個最難辦的手續,順利拿下了。
鍛造公司,以技術改造項目,在市發改委立項了,被經濟局和科技局列為了科技項目,所投資金和產值均列入火炬計劃,使集團高科技產值利潤比例有了較大提高,占到了集團產值利潤的0%。
馬維東的工作任務加重了,僅鍛壓模具開發就占了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原來鍛造公司是自由鍛,即為上遊來料加工。技術改造後改為了模鍛,有了鉤機鏈軌板、卡車彈簧弓子、卡車腳踏板、卡車保險杠、轎車膀子、機器蓋子等冷熱軋產品十多個。
尤其是鐵錠供不應求,董事長出麵,把市軸承廠、播種機廠、冶金廠機加廢鐵屑都包了下來,並通過價格手段把全市有金屬回收業務的廢品收購站都歸到了旗下。即使如此,原料也經常斷頓,出現了翻砂企業先打款,等供貨的局麵。
機加的活兒也多得三班倒才能完成訂單生產。因為誰占領了生產工具的製高點,誰的活兒就幹不過來。那台數控龍門刨和牛頭銑在公主嶺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再加上配套公司的數控萬能機床,恒輝成了公主嶺機加的高科技園。
這一年,鍛造公司的產值、利潤雙過三,即主營業務收入三千萬,利潤00萬。鍛造公司一年就翻了身。
張金凱始終瞄著馬維東,對馬維東的能力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找到馬維東:“你在恒輝一年也就掙二十萬,和你的能力不匹配,你買台鉤機吧!明年四長路擴寬工程上馬,我保你賺一把,我除了房地產開發用你的鉤機,還幫你打進四長路的一個標段,你弟弟幹這個差使掙得太少了,開鉤機一年能掙到三四萬。要是活不好,我可以把你的鉤機頂帳頂出去!”
馬維東動心了,他不是為了自己掙大錢動心,是為了馬三子。授以魚不如授以漁,即然鉤機能頂出去,不仿試一試。。
他一打聽,新鉤機得七八十萬,無論如何買不起。張金恒聽他要買鉤機,給他拉擱上了一台南韓進口的大禹牌舊鉤機,要價0萬,最後講到175萬買到了手。
馬三子開著鉤機上山了。給重卡裝車,有要山皮土的,有要山石的,裝一車40元。那台大禹,鬥比其他鉤機都大。二十噸的重卡,別的車鉤二十鬥裝滿,它十五鬥就裝滿。他算了,一車土耗油15元,掙5元,他一可裝100車,看著大把的人民幣,馬三子的臉笑開了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