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奇異的腳踏車(1 / 2)

時光推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在東北有一個縣級市,叫做公主嶺市。

這座城雖然不大,但很美麗,一條河從市區穿過,把主市區分成河南、河北兩個區域;京哈鐵路和10國道並行,從河北穿過,又把市區分成鐵南、鐵北兩個城區。

鐵北被稱為文化區,有省農科院、省農機校、第一高中、師範學校,還有六中、八中、鐵中、站前學、育紅學、朝族學、鐵路學等11所院校。還有空軍機場、空軍46醫院、陸軍107部隊,武警四支隊等駐軍。

在鐵北,和去往飛機場的柏油馬路並行的一條鐵路專用線,人們稱為鐵道的邊上,有一個居民區,區內住著一戶姓馬的居民。

戶主馬誌一是市汽門芯廠的技術員,妻子鄭麗是汽門芯廠創始人鄭庭棟的女兒。

馬誌一有三個兒子,老大馬維原一中畢業後考上了武漢醫學院,畢業後分到了北京醫科大學研究室工作;老二馬維東高中沒畢業就當了兵,複員後安排到了汽門芯廠當鉗工;老三馬維軍初中畢業就進了汽門芯廠大集體當車工。

這裏的主人公是老二馬維東。瘦瘦的身材,一雙細長的眼睛。論體態挺打人的,一米七五的個頭,加上訓練出的軍姿,可謂玉樹臨風;論相貌一般人,一雙眯縫眼減去了不少風采,一點也不出眾。

馬維東雖然沒能完成高中學業,但是其聰明程度一點不比他哥哥差。他姥爺原來是汽門芯廠的創始人,公私合營後,把企業交給了政府,成了全國第一家為長春汽車廠生產汽門芯的企業。

老人家1910年生人,1970年就退休了。他一生鍾愛精密儀器,在家裏裝備了一個近百平方米的車間,車鉗銑、卯電焊、衝磨鑽等微型設備一應俱全。

老爺子會設計畫圖,經常生產一些特殊零件和型傳動機械。他酷愛鍾表、相機、自行車和摩托車。馬維東從就圍著姥爺轉,經常把姥爺的鍾表拆成零件,再在姥爺的指導下裝上,可謂得到了姥爺的真傳。

那時候國營企業還吃大鍋飯。馬維東是保修鉗工,一沒啥事幹。他便設計了一輛方向盤式三輪座式腳踏車。

這輛車是他從舊物市場買來一輛舊的8型加重自行車,又買了一輛4型童車改裝成的。

他把大車的兩個輪子用一個軸杠筒連起來,杠裏是傳到裝置,把飛輪放在了中間,用鏈條連在齒盤上,通過踹腳踏板的直線運動,用直齒帶動扇形齒驅動齒盤轉動,使鏈條通過齒盤帶動飛輪,左右兩個扇齒更替,各帶動齒盤轉半周,既省力,速度又快。

前麵的輪是轉向輪,上麵安了方向盤,兩輪中間是一個靠背椅子,安在改裝的三角架上,上麵支了頂蓬,開著它就象駕駛汽車一樣,速度最高可達0公裏。

他騎這輛車上下班,引來了許多行人的目光,把交警也招來了。

交警是管機動車的,看4到這輛車是人力的,找不到執法規章,便交給自行車管理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