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回 斷血仇(1 / 3)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描述的,正是元宵節的熱鬧場麵。在元宵節巧遇佳人,卻轉眼消失在茫茫人海。尋伊千遍,在回首無意間發現伊人就在燈火燦爛處,四目深情對望……何等的美景!

是年元宵節,同樣熱鬧非凡,花市如晝,人潮熙攘,煙花燦爛,笑聲鼎沸,果真人生好風景,盡在元夜時。

但見一路表演隊伍魚貫而來。有腳踩火輪、手持紅纓槍的哪吒,有搔頭弄腦、舞弄金箍棒的孫悟空,笑哈哈、挺著大肚子、扛著釘耙的豬八戒,老實巴交、挑著擔子的沙和尚,也有威嚴的玉皇大帝,腳踏蓮花、亭亭玉立的觀音菩薩,美豔如花的七仙女等等。兩邊群眾見此,無不鼓掌歡欣,指指點點,好不熱鬧。

這是九江府曆年來慶祝元宵節之最,乃新上任知府黃興龍所舉辦。據江湖傳聞,黃興龍乃北宋大家黃庭堅之後,其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卻因受同僚排擠,雖然年紀尚輕,但已看破官場百態,遂自薦回鄉至九江做知府。

觀賞的民眾正在翹首期盼之際,卻見鑼鼓聲又起,呐喊聲震,走過來的卻是一麵慈心善的長者,觀其耳垂於肩、作布衣打扮,立即有人高呼:“劉皇叔!”沒錯,所扮之人正是三國蜀漢的劉備。跟在其後的,自然就是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壓陣之人,手持羽扇,仰望際,乃諸葛武侯。再後,便是曹魏人物,諸如曹操、張遼、典韋、夏侯惇、貂蟬者。最後是東吳人物,孫堅、孫策、孫權、周瑜、陸遜等,自然少不了大喬。其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章回在民間流行,故黃興龍安排在元宵佳節上演民間最流行的故事人物。

道路兩邊民眾見如此熱鬧,早已歡笑聲滿。不遠處煙花衝,廣場上燈謎喧囂,氣派非凡。

過一陣,突然鑼鼓聲再次響起。民眾無不翹首顧盼,以為又有什麼新鮮玩意娛樂大眾。果然,見十幾個衛軍簇擁著一個官員慢慢行入廣場。官員所到之處,道路兩邊的民眾無不鼓掌高呼:“黃大人好!”沒錯,他就是九江知府黃興龍。但見黃興龍恰而立之年,國字臉,胡須紮紮,雙目炯炯,含笑向九江民眾揮手。

黃興龍來到廣場中央搭建的高台之上,立即有隨從搬過來交椅讓其入座。黃興龍把手一揮,道:“今元宵佳節應當同樂,百姓都站立,吾焉能獨坐?”隨從立即搬離交椅。黃興龍站定,昂首大聲道:“九江的父老鄉親們,歡迎大家來鬧元宵。今,凡猜中燈謎者皆有獎品。”台下掌聲雷動,好不歡喜。黃興龍道:“本府今出一字謎,猜中者獲贈本府手書折扇。”完,身邊一隨從遞過一柄折扇,黃興龍接過,“嘩”一聲展開折扇,但見折扇長約一尺半,向台下之麵畫有山川流水,筆鋒剛勁有力。他轉過折扇另一麵,見書有幾行字,如行雲流水一般,乃“先下之憂而憂,後下之樂而樂”。眾人見狀,立即鼓掌歡呼。

黃興龍停頓一陣後,緩緩道:“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懸。一月複一月,月月還相連。左右徘雙羽,縱橫列二川。闔家都六口,兩口不團圓。”言罷,笑盈盈的看著台下,繼續道:“若哪位高賢能猜出謎底,請上台。”然後,期盼能猜中燈謎者站出來。眾人聽後,無不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黃興龍身邊一隨從站到台前,朗聲道:“哪位高賢若能猜出知府大人的燈謎,請站上台來。”了良久,卻不見有人上台。

這時,突然一個秀才模樣的瘦男子緩緩上台,先向黃興龍施禮,接著慢慢道:“黃大人果然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令學生佩服。至於這個燈謎,學生認為乃一個‘胐’字。”黃興龍聽罷,還禮,道:“先生未中,不妨再想想。”瘦秀才搖頭,苦想不出,慢慢走下台去,連聲歎息。後續又有幾個上台嚐試,卻沒有一個猜中,在場民眾見狀,皆感歎不已。而黃興龍則站在台上,笑盈盈的看著眼前成千上萬的民眾。身旁兩個護衛緊緊相隨。

這時,突然一個聲音道:“黃大人,在下試試。”話音剛落,見一人身穿白色長衫,手搖羽扇,緩緩走上台。眾人見此,無不驚道:“這不是諸葛亮麼?”沒錯,正是之前扮演諸葛亮之人上台猜燈謎。黃興龍見此,笑盈盈道:“諸葛武侯到此,本府有禮!”著,緩緩施禮。來者見此,立即還禮,道:“在下沈宗林,不敢冒諸葛武侯之名。”黃興龍見此人彬彬有禮,甚是高興,遂問:“不知沈先生能否猜中本府出的燈謎?”沈宗林咧嘴笑著,道:“在下認為乃‘用’字,不知是否中意?”黃興龍聽罷,不禁鼓掌叫“好”,道:“沈先生果然不負本府所望,正中!”台下所有人聽到,無不歡欣鼓掌起來,齊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