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來(1 / 1)

我的家地處平原地區,整個城市除了離我家向北大約五公裏的地方有一個高不到百米的土山丘以外,再也沒有如此高海拔的地勢了。這座土山在我爺爺定居在此的時候就已經趴在那了,不僅僅是我,幾乎大多數居住此處的人都認為這座山就是土生土長的山,也是我們市唯一的一座山,直到很久後才知道此山並非然。

這座孤山處於我們所居住的這片三角形區域的頂角位置,這片區域就取名為三角洲。而三角形的兩個邊則是兩條大河。其實三角形的兩個邊並不完全合適,更合適的法應該是菱形的兩個邊,河流從頂點分叉開來,到底上的點再彙聚。菱形的中間兩個角分別是一大一兩個過船閘,由寬闊的大馬路連接兩個橋麵。原本這條河是一條有些許彎曲的大河,流往淮河的。後來由於運輸等方麵的需要,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工人們在河的東側,重新挖了一條引河,完成河流改道,大過船閘就建在引河上,全河和引河就是相當於菱形的左、右兩個邊。而這座土山就是當時挖河改道的時候泥土堆積而成。當年挖河道的時候這裏全是一片荒涼,沿著河道的荒蕪中有沒有挖到些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我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家都住在這裏,這片地方大不大不,比現在一般大型的區人數要多很多。爺爺和姥爺年輕的時候都是船民社的人,也就是開船跑運輸的,後來船民上岸,都紛紛定居於此,對於親水的他們來,這位置確實絕佳。這片我至居住的地方若不是後來拆遷,我想可能我也會一直居住下去吧。

再這土山。山直徑約摸有兩百米左右,坡度較緩。山上長滿了雜草,頂部是平的,站在山頂能看到大半個城市,市中心的建築清晰可見。最早的時候這座山並沒有名字,後來在此定居的人逐漸的多了起來,這座荒山也有了名字,美其名曰“萬民山”,估計寓意為潤澤萬民的意思吧。想法是好的,實際有沒有潤民就真的不好啦,但是卻給逝去的人提供了一個安身之所……。

在過去,雖一直也在提倡將逝者火葬,但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要求必須火葬,不火葬就不能辦理這證那證的甚至還會帶來大麻煩。那年代,死去的人都是用一副或薄或厚的棺材,找個家人認為好的寶地,埋下去,立個墳頭,供後世祭拜。我時候就見過許多老年人家裏都有一口黑漆漆的木棺,森森然,很是可怖。這些半身入土的老年人寧可毫不避諱的每被動提醒自己將死,也要看著自己逝去之後的容身之處,生怕沒備好身後之事,被兒孫一把火燒掉……而這座兩麵是河,又是唯一高地的萬民山自然成了風水寶地。於是大墳頭紛紛在原本長滿雜草的土山丘上紮根而起。奇異事件就是特別多發生在風水好,或者死人多的地方,好吧,幾乎成了亂葬崗的萬人山算是占齊了,於是隻要有點什麼風吹草動,就有各種版本或真或假或詭異或離奇的故事流傳開來。

過去的某個年代,家家戶戶都以毛爺爺的“人多力量大“為思想指導,等到我這輩的時候,我們這群孩子們都有一堆七大姑八大姨。在爸媽忙碌的時候,那些年齡比我們這群孩子大不了多少的長輩也會帶著我們玩,寫作業、攀繩、折紙包……有些卻獨愛講故事。雖不是所有的長輩們都愛講恐怖故事以嚇孩為樂,但總有幾個樂於此道,且樂此不疲。。。有這種得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不靠譜的長輩親戚,以至於很多個夜晚,我獨自一人躺著床上,腦中不自覺的想象著聽到的故事,耳邊響著蟲的鳴叫,蒙頭發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