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和驢子(1 / 2)

彭州市東南40裏,有一個叫龐集的村莊。再從龐集往西南10裏,已經是山裏了。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一直走下去,路便越走越高,也越走越窄,從石子路到土路,再到羊腸道,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翻過兩座大山,便到了郭老三的家。

沒有來過的人,很難相信,時至今日,還有如此艱難的道路,如此隔絕的村莊。

這裏是三省交界之處,也是華東地區最窮苦的地方。

雖然窮困,但景色卻是不錯。

群山環繞,山上鬱鬱蔥蔥,蒼翠欲滴。一條瀑布,仿佛玉帶,從北方的山上流下來,落到地上,成了一條寬不過兩三米的河,將群山間的盆地一分為二。

這盆地不大,約莫住著百十戶人家,茅屋土牆,雞犬相聞,炊煙嫋嫋,仿佛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今逢集。

此間,每逢農曆三六九便是逢集的日子。

今是個大集,而且又是農閑時候,所以街麵上倒也有些熱鬧。

早晨現殺的豬肉,掛在鐵鉤子上,還冒著新鮮的熱乎氣。山間的野雞,用草繩把腳一紮,放在地上,那雄雉的尾翎有三尺多長,色彩豔麗。地上還有幾個攤子,擺著農具種子。還有些衣服鞋帽,花花綠綠,也是城裏過時多年的貨色。

一頭黑驢,從街西頭不慌不忙的,溜溜達達走過來。沒有人牽著,也沒有栓韁繩。

這頭驢一身黑毛,油光水滑。偏偏肚皮雪白,還有個白嘴巴。肩高身長,看起來賣相十足。

趕集的村民們已經司空見慣,有的拍拍驢腦袋,有的拿幾個胡蘿卜,驢子也毫不客氣,張開大嘴,來者不拒。

驢子走到鄉政府年久失修破破爛爛的大門口,左右看了幾眼,看門的瘸腿老頭不在,便施施然走了進去。

今鄉裏開會。驢子把腦袋湊到後窗,大腦袋肥肚皮的鄉長正在講話:“要……還要……大力……深入……”

驢子聽了一會,搖了搖腦袋,出了鄉政府的大門,繼續溜達。

在村裏,沒有人不認識這頭驢。

郭老三的驢。

名字叫老二。

在村民眼裏,這不是一頭驢,而是一條大狗。

郭老三因為在鎮裏讀高中,住校,一個星期才回來一次,平時沒人照顧這頭驢,所以這頭驢是放養的。

仿佛它也不需要別人照顧,白四處遊蕩,自己尋找最新鮮的草。

吃飽喝足後,便四處溜達。有時逛到政府,有時還會逛到村裏的學校。有時會跑到別人家的牛棚裏或者驢食槽裏偷點嘴。

村裏的這些牲口也習慣了。不習慣也沒辦法。所有的驢都打不過它,而所有的牛都沒它跑得快。

這驢,個頭雖然大,但脾氣挺好,村裏那些淘氣孩子去摸摸它的肚皮,也從來沒有見它撂過蹄子。

有時,村民需要拉車,隻需扯開嗓子大叫幾聲老二,不多時,這家夥就四蹄生風跑過來了。幹起活來,也是虎虎生風。幹完活,可是要好好招待它一頓。弄點細草料,拌上點麥麩或者黃豆,美美吃一頓,再打幾個滾解解乏,又去瀟灑了。有時也會叫不應,要麼就是爬到山上發呆去了,要麼就是這家,上次給的吃食,老二不滿意。

完了老二,再郭老三。

郭老三是個孤兒。

十八年前,老村長在後山腳下的溪邊撿到的。單身了大半輩子的老村長,又當爹來又當媽,一把屎一把尿的喂養大。五年前,老村長終於抵不過歲月,駕鶴西去了。

從此,隻剩下老二和老三相依為命。

雖然無父無母,但老三卻是個陽光爽朗的大男孩。隻是眉眼間偶爾會露出和年齡不符合的一絲成熟和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