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成長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中。記得學的時候,每年一放假,我爺爺奶奶便來我們家接我,然後坐大概兩個時的車,到爺爺奶奶家住一段時間。那時候,弟弟還沒有出生,家中隻有我一個孩兒,難免會有些孤獨。一到下午的時候,電視上總會播出一些武俠電視連續劇。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武俠的生活走進了我的生活,就此陪伴了我0多年。
我曾不止一次的問自己,為什麼我那麼喜歡武俠呢?
這個答案我追尋了好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在變。
10歲之前,我看到電視上的那些大俠總是維護正義,同邪惡勢力作鬥爭,又上飛來飛去,來無影去無蹤,他們生活得那麼瀟灑。所以時候我喜歡武俠,可能是因為我喜歡他們的生活方式吧!那時候我會把家裏邊的床單剪成碎片,然後做成鬥篷的樣子穿在身上在客廳裏跑來跑去;我會在路上撿一根樹枝,然後用繩子係在褲子上當作我的佩劍;我還會學著電視上那些大俠的樣子,從兩米高的牆上跳下來,邊跳還邊大喊,“嘿!我來也!”也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一個武俠的夢,慢慢地就在我的心中,開始生根,發芽了。
後來我上了初中,但我仍然喜歡看武俠,但這時候,我已經開始讀武俠了。一開始讀的時候,我媽媽並不讚同,因為她認為武俠宣揚的是一種打打殺殺的暴力文學,怕我受的影響而不好好學習。在母親的影響下,我一開始也認為武俠就是人們用來消遣時光的工具而已,絲毫不不具備文學價值。但是後來,我母親還是允許我讀武俠了,但是隻能讀金庸的。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才慢慢地真正地接觸到了武俠。上初中的時候,我們每周六下午放假,我一放假,就趕緊回家,窩在我的屋裏就開始看,周日回學校的時候就隻能戀戀不舍的把放在家中。因為媽媽給我明確規定了,隻能在家看,不能去學校看。就這樣,我利用初中、高中的課餘時間,便陸陸續續地看完了金庸的所有武俠。不得不,金庸的真的很有魅力,看完他的後,我再也看不進去其他的武俠了。所以,求學時,我喜歡武俠,可能是因為我不但從中讀出了許多優美的文筆,還領略到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比如郭靖的大智若愚;令狐衝的放蕩不羈;楊過的俠之大者;張無忌的寬容包容等正是這些武俠中的主人公的離奇的事跡,讓我形成了屬於我自己的俠義觀。
後來上了大學,我雖然已經不怎麼頻繁讀武俠,但是偶爾還會去圖書館翻一翻,看一看。上大學後,不同的導演翻拍了許多經典的武俠片,我也耐著性子都給看完了。我驚奇的發現,原來一本中的同樣的一個主人公由不同的演員去演竟然可以演出主人公不同的個性!接著我就又開始翻閱以前讀過的書籍,我發現其實一本書中我之前讀出來的人物形象壓根兒就不是那麼一回兒事兒,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處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書,會發現書中的人物也是多樣化的!正所謂是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大學學的專業正是建築學專業,它讓我形成了一種用設計的思維來思考平時生活的習慣。這時候,當我再回頭去看之前看過的金庸先生的時,我不僅僅讚歎於他馬行空的構思,更加佩服他塑造的人物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作者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在讀他的時,是那麼的有藝術感,那麼的有代入感。正是從那時開始,我便想構思一部屬於我自己的武俠,將我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對教育、金錢以及方法論的理解融入其中。於是乎,這部《隴州風雨錄》的基本構架便慢慢第形成了。
這本,不是玄幻,也不是穿越,隻是非常非常樸實無華的傳統武俠。《隴州風雨錄》隻寫人,裏沒有神話了的人,更沒有神。
今,我開始一點一點地寫這一部了,我計算了一下,大概需要80萬字才能將故事完完整整的講完。我預計需要一年的時間,將這部完結,所以更新可能不會很快,因為我想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修改上,而不是單純的打字。但是我相信,即使我更新的很慢,讀者們也不會忘掉更新過的章節,因為這一部邏輯性、連貫性很強的。希望喜歡我的讀者,能夠陪伴我一起,度完這一年的時光。
最後,感謝大家,也祝願大家在017年能夠快快樂樂地生活,高高興興地工作!當然,高興之餘也不要忘記關注一下這部《隴州風雨錄》的成長。
柳豐017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