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又名岱山,為東嶽,與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北嶽恒山合稱五嶽。+◆頂+◆點+◆+◆,雖不及華山和恒山高聳,但是,因其位居東方,故有“五嶽之長”、“五嶽至尊”之譽。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曆代帝王封禪之地,故此下最多的就是“東嶽廟”。泰山山勢磅礴雄偉,峰巒突兀峻拔,景色壯麗,乃下名山之首。漢武帝讚道:“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西漢的東方朔曾著文道:“蓋將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微九河其線,委七澤其杯;盈彼王屋、太行、終南、五老、岷山、嶓塚、雁蕩之秀;拔台、會稽之奇。”杜甫詩“望嶽”雲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
泰山之巔,名為“玉皇頂”。“玉皇頂”又名柱峰,為泰山極頂,因建有“玉皇殿”而得名。周匝牆垣,院內正殿三間,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東有“觀日亭”,可觀旭日東升;西有“望河亭”,可望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
玉皇頂的正中,圍以石欄,刻“極頂”二字,“登封台”、“左一柱”等石刻環列其旁,殿門外立長方形石表,高約二十餘尺,寬厚約四尺,形製古樸。因無字,稱“無字碑”。相傳為秦始皇當年大會諸侯時,顯示絕世武功,揚威立萬而樹。仰望石表。令人頓時肅然起敬。遙想當年之盛會,始皇嬴政絕世之風采。君臨下之氣勢,怎不令人神往心馳?
群雄登上玉皇頂。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那“登泰山而下”的恢弘氣魄,使人胸襟頓開,景仰之情,發自肺腑。江南武林大會的最終決勝之戰,將在玉皇頂的“登封台”舉行。這是武林矚目的登頂之戰,蕭藍若和燕巢無論是誰登上江南武林盟主之位,都將成為自“泰山封頂”百年以來,又一位武林第一人。
泰山登封台上。蕭藍若一身藍衫,豐神如玉,燕巢紫衣緩帶,氣度雍容,兩人在台上一站,豐采照人。此時此刻,泰山極頂,山風呼嘯著掃蕩而過,掠過每個人的心頭。更增肅穆。
燕巢一臉的肅然,沉聲道:“蕭大俠!你我今日之戰,勢必成為此後武林津津樂道之事,能夠與君一戰。乃燕某平生幸事!燕某感到無上榮光!”蕭藍若麵色沉靜,榮寵不驚,微微一笑道:“燕大俠!你心即吾心。蕭某亦盼與君一決高下。”燕巢雙手抱拳,道:“蕭大俠!請!”蕭藍若亦鄭重地抱拳還禮。沉聲道:“燕大俠!請!”兩人互視著對方的眼睛,凝然不動。半晌。兩人渾身上下的原本強盛的氣機竟然漸漸的消散,似乎達到了一種物我兩望的境界,返璞歸真。
蕭藍若淡然一笑,抬手劈出一掌。燕巢緊繃的神經頓時放鬆了不少,畢竟蕭藍若還是沒有到達登峰造極的地步,他終於出手了。燕巢動如脫兔,身形一晃,左掌拍開蕭藍若的右掌,右掌掌攜勁風,印向蕭藍若的前胸。蕭藍若感到醇厚的掌風,淩厲異常,遂施展“推窗望月”,左手一翻一轉,引開了燕巢的掌力,拿向燕巢的手腕之間。燕巢略微一驚,左掌“炎月”,拍到蕭藍若的左臂。蕭藍若微微側身一讓,右手已搭在燕巢的左肩。燕巢身子微偏,右掌拍向蕭藍若的臂彎。蕭藍若一聲輕笑,驀然轉身,一掌拍向燕巢的後肩。燕巢腳下一滑,忽然向前滑出數步,已避開了蕭藍若沉雄的掌力。
蕭藍若更不停手,“偷換日”雙手翻飛如蝶,襲到燕巢的後背。倏然,燕巢身子一轉,“嗨”的一聲,雙掌“水月”,席卷而至。兩人四掌,“嘭”的一聲,相交在一起,頓時各自退了半步。蕭藍若大聲喝道:“好掌力!再來!”跨上一步,雙掌平推,臉上紫氣氤氳。燕巢大喊一聲:“好!”亦是沉跨雙掌平推,迎了上去,麵上紅光大盛。又是“嘭”的一聲,卻是聲音沉悶,如同滾雷。兩人換了三掌,各自躍開,互視兩眼,心照不宣,皆各暗讚對方了得。
“蕭大俠果然內功深湛,燕某佩服!”燕巢由衷地道。“燕大俠的‘皓月神功’氣勢磅礴,的確非同尋常,蕭某素聞此功的無上威力,此時看來,確實名不虛傳。”蕭藍若肅然道。“燕某再來領教蕭大俠的‘蕭氏擒拿手’。”燕巢“哈哈”一笑。不待蕭藍若言語,劈麵一掌“雪月”,頓時寒意凜然。
蕭藍若探手斜抹,突然彈指在燕巢的右腕間一彈。燕巢脈門一麻,左手“啪”的一掌,擊在蕭藍若的手背上。兩人一觸即分,猱身再上,跳閃騰挪,施展開平生所學,戰在一處。但見燕巢趨馳疾速,掌風獵獵;蕭藍若步履輕捷,灑脫自如。瞬間,兩人已拆解了百餘招,極盡玄妙之能事。台上台下的群雄一時眼花繚亂,目不暇給。遇到兩人所施招數精妙時,立時讚聲一片;遇到兩人遭逢凶險時,又都噓聲一片。每個人的神經都緊繃著,生怕錯過了哪怕是一丁點的細節。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試,這是一場精妙武技的展示,這是一場震撼視覺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