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兄弟!舍妹對你好似十分的依戀呢!”慕容緒轉頭看著蕭人正色道。“啊!是啊!也許是慕容伯伯新殤,嫣兒心裏難過的緣故吧!”蕭人忽然想起慕容嫣前兩的話,臉驀地通紅。“嗬嗬!你怎麼臉紅了。”慕容緒察言觀色,露出難得的笑意。“是嗎?我幹嘛臉紅?”蕭人不敢看慕容緒,辯解道。“蕭哥哥!嫣兒長大了做你的女人好嗎?”慕容緒怪聲怪氣地道。“啊!你偷聽我和嫣兒話。”蕭人一蹦三丈高,指著慕容緒嚷道。“沒有!那我去找你時無意間聽到的。”慕容緒淡淡一笑。
彈嘯劍軒,思燕台。
“耶律大俠!此台名‘思燕’,你可知何故?”慕容章和慕容迪、慕容謙三老團團而坐,唯耶律青雲獨坐對麵,神情淡然。“燕國啊!神聖的大鮮卑山。”慕容章一聲慨歎,目中流露出深深的緬懷。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令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大破之,收複河南之地。秦始皇遂遣蒙恬修築長城,以禦匈奴鐵騎。西起隴西臨洮,東至遼東,是為萬裏長城。其時,徒役之士冒死亡出塞外,依鮮卑山,引以為號,是為鮮卑始祖。鮮卑,鮮者,少也;卑者,陋也。鮮卑者,言其種眾少陋也。
西漢初,東胡敗於匈奴,鮮卑退守鮮卑山,世屬匈奴。漢武帝北擊匈奴,遷烏桓於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鮮卑南下至烏桓故地饒樂水。先時,鮮卑居烏桓北,無徑通中原。
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鮮卑隨匈奴侵漢,鮮卑人驍勇善戰,始為中原所知。
建武二十五年,鮮卑首領偏何歸附東漢。建武三十年,鮮卑首領滿頭、於仇賁率部到洛陽朝賀,被東漢封為王侯,管轄鮮卑、烏桓各部。匈奴分裂。鮮卑漸脫匈奴。元和二年,鮮卑合烏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國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勢弱。永元三年。東漢合南匈奴敗北匈奴,北匈奴被迫遷徙,鮮卑趁勢據蒙古草原,吞並匈奴餘種十餘萬落。至此鮮卑始盛。
東漢桓帝時。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分地為三:右北平以東為東部,右北平至上穀為中部,上穀以西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屬檀石槐。鮮卑一統,連年侵擾東漢。熹平六年,東漢靈帝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攻鮮卑。漢軍出塞二千餘裏。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大敗漢軍。
檀石槐死後,鮮卑分裂,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一分為三,一為步度根,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等地;二為軻比能,據有代郡、上穀等地;三為原“東部大人”所領屬之部,散布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丕受漢獻帝禪讓,改漢為魏,建元黃初,是為魏文帝。軻比能臣服於魏文帝,初使五百戶漢人回歸中原,再使一千戶漢人返上穀,並與魏國互市。軻比能曆經八年,吞並東部鮮卑各部落。十三年後,軻比能吞並步度根部落,終於統一漠南,威脅曹魏邊境。其時,諸葛亮四伐曹魏,遣使勾連軻比能,意圖前後夾擊曹魏。軻比能率兵至石城,屯兵邊境。曹魏幽州刺史王雄為防鮮卑南下,派遣刺客韓龍將軻比能刺死。鮮卑部落因此離散,互相征伐,鮮卑各部分崩離析。東部鮮卑分三部,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占據遼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領下,第三次南遷來到雲中;禿發部從拓跋部中分離,由塞北遷居到河西;乞伏部則大遷至雍、涼二州。
西晉因持續十六年的“八王之亂”而迅速走向衰敗,塞北胡人趁勢南下。西晉永安元年(公元04年)冬,氐族首領李雄占據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漢趙”,臭名昭著的“五胡亂華”至此拉開了帷幕。其時,漢人因避難由黃河流域大遷徙進入長江流域,在長江下遊的江南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與中原漢人交彙,史稱華夏首次民族大融合。在此期間,中原漢人幾近亡種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