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和尚望定昭敏和尚,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微弱的聲音道:“老衲本已死去,想到你會過來探望,特意在此相侯!”昭敏和尚泣不成聲,點頭道:“貧僧知道!”
契此和尚臉上浮起聖潔的光輝,口誦偈言:“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言盡於此,闔眼而逝。
晉陽,太原府。
晉陽城是“漢國”的都城,城堅壁厚。汾河由南向北,從晉陽城邊緩緩流過,汾河橋正對著晉陽城的南門,繞城一周的護城河連通汾河,寬約丈餘、深約八尺。
自晚唐以來,晉州的晉陽城都是“河東節度使”的轄地,河東十二州的都府。沙陀人“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據此稱霸河東十二州,李存勖更是不負眾望,入主中原,滅“朱梁”建“李唐”。河東十二州不僅是沙陀人的龍祥之地,更是沙陀人的根基之地。因此,非沙陀部嫡係,休想染指河東。
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6年),唐莊宗李存勖死於叛亂,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為帝,駙馬石敬瑭成為了河東節度使。後來,李嗣源二子李從容反,李嗣源飲恨而亡,唐湣帝李從厚即位。不久,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反叛,殺李從厚自立。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認賊作父、賣國求榮,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了“大晉皇帝”之位,石敬瑭的心腹愛將劉知遠遂為河東節度使,他們無一不是沙陀部人。
晉出帝石重貴血氣方剛,不願向契丹稱臣,契丹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滅了“大晉”,建國“大遼”,因中原難治,迫不得已,怏怏北歸。劉知遠兵不血刃,入主中原,建國名“漢”。漢隱帝劉承祐即位後,倒行逆施,樞密使郭威以“周”代“漢”。
漢高祖劉知遠之弟河東節度使劉崇,本以為自己的長子武寧節度使劉贇能即位為帝,卻為郭威所殺,一怒之下,以河東十二州為基稱帝。現下,“漢國”的皇帝是劉崇的次子漢睿宗劉鈞。
耶律青雲、蕭人與昭敏和尚進入晉陽時,已是掌燈時分。
令耶律青雲未曾想到的是,遼國掌山西軍事的北院大王耶律屋質,竟然親自出麵,盛情款待了三人不,還令親軍將三人送至遼國與漢國的邊界。
當三人在城西“晉相聚”坐定,酒上桌台之時,有人吃驚地呼道:“大夥快看!那不是‘楊無敵’嗎?楊將軍來了,他也來這裏喝酒了。”山西汾酒下馳名,尤以“晉相聚”為最。
一位高大威猛的大漢,在門首翻身下馬,黑漆漆的一張臉上,劍眉虎目,隆鼻闊口,煞是英武。大漢下馬,從“得勝勾”上摘下一杆兒臂粗細的鐵槍,大步流星走進店堂。
此時,早有店二上前笑道:“楊將軍!裏麵請!”大漢駐足停步,左右環視一圈,目光凜然含威。然後,他的目光就停在了耶律青雲三人的身上。
漢國世受遼國冊封,漢國皇帝自稱為“男”,遼國皇帝則稱其為“兒皇帝”。雖是唇齒相依,卻也齷齪不斷。因為,遼國鐵騎總是將漢國做為“打草穀”的最佳之地,雖無大的戰事,卻兵戈糾纏。漢國屢次向遼國提出抗議,可惜抗議無效。其實,遼、漢雙方都較理智,適可而止。
晉陽城的契丹人很多,他們融入到漢人當中,遍及三教九流。但是,他們卻喜自抬身份,在晉陽城總是趾高氣揚,蠻橫霸道,素為當地漢人所不喜。
“兀那漢子!你看著本將軍的鐵槍做甚?”大漢沉聲喝道。
耶律青雲四平八穩地端起酒碗,“咕嚕咕嚕”大口喝下,倨傲地道:“你的鐵槍很好,某家看著極是舒服。”大漢沉聲道:“你是個奸細!”耶律青雲笑道:“以此來斷,恐有偏頗。”大漢大喝道:“本將軍就是看你不順眼。”
“你是楊業?”耶律青雲悠然地道。“正是!”大漢劍眉微挑,傲然挺直虎軀。“好酒!好酒!”耶律青雲又喝下兩大碗汾酒,讚不絕口。“‘槍王’楊業!”耶律青雲站起身來,肅容以待。
漢國第一名將“槍王”楊業,世人皆稱其為“楊無敵”,契丹人避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