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隻聽有人高聲呼喝:“休傷吾主!”一行人馬風馳電掣般衝上山坡。趙匡胤人未到,棍先至。“盤龍棍”像梭鏢般飛向蕭藍若,直擊麵門。身子一縱,已從馬上飛躍至韓德讓身側,“三節棍”出手,擋住了韓德讓劈向荊嗣頂門的必殺絕招。瞬間,已經與韓德讓交手十餘招,招招驚險。
趙匡胤愈戰愈驚,這是從哪裏來的人?居然有如此功夫。蕭藍若擊落銅棍,斷然大喝道:“趙兄!請住手!”趙匡胤與韓德讓迅疾分開,各自暗道僥幸。蕭藍若沉聲道:“陛下!我們的比武已經結束。”趙匡胤循聲望去,不由失聲道:“蕭兄弟!”
周世宗強壓心頭的煩躁和血氣翻湧,道:“朕沒有想到,契丹人裏也能有你們這等英雄豪傑。你們走吧!朕即日退兵。”趙匡胤及眾將麵麵相覷,就憑這兩人,陛下就要退兵?若論單打獨鬥,或許不能將二人留住。但是,這是周軍大營,區區兩個武功高手,又何足道哉!
蕭藍若屈身一拱到地,道:“蕭某替下蒼生感謝陛下!”周世宗冷笑道:“你給遼國立下大功,封侯拜相,指日可待。”蕭藍若淒然一笑:“陛下!蕭某一介草民,浪跡涯。功名利祿,過眼煙雲。帝王將相,與吾何幹?”言罷,攜韓德讓飄然而去。
周世宗久久地望著他們遠去的身影,神情黯然。良久方道:“傳旨調李重進、孫行友回營。改瓦橋關為雄州,令韓令坤留守。改益津關為霸州,令陳思讓留守。明日一早,六軍還朝。”頒完聖旨,回頭隨口問道:“此地何名?”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上前道:“回稟皇上,此地古老相傳,謂之‘病龍台’。”
周世宗聞言,不禁心頭一痛,喉頭一甜,一縷殷紅的鮮血,由唇角落下,臉色登時煞白。如此舊痛添新傷,加之常年的事必躬親,患得患失,令他身心交瘁,內力一經引發,猶如黃河決堤,終於一發而不可收。周世宗仰麵倒下時,分明看到暗夜繁星之間,有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長空。
周世宗回京後,一病不起。他深知命難違,立幼子柴宗訓為太子,將李重進調守揚州,張永德為澶州節度使,分別鎮守南北要衝。命範質、王溥、魏仁浦為相,升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統領禁軍。
病榻之上,周世宗望著趙匡胤道:“愛卿跟隨朕整整十載,甚得吾心!原本咱們君臣一心,當可縱橫下,叱吒風雲。可惜時不我與,半途而廢。”言及於此,潸然淚下。趙匡胤虎目落淚,泣不成聲。周世宗續道:“朕走之後,望卿善待幼君,完朕大業。如果幼君難扶,卿可取而代之。”趙匡胤聞聽此言,不由雙膝跪倒,以額觸地。
周世宗接著道:“先帝的‘龍伏虎神功’你為什麼沒有練?”趙匡胤大驚失色,叩頭道:“微臣不敢!”柴榮欠身笑笑道:“你為人太過忠厚,與你將來不知是福是禍?從今日起,就算是朕賜與你了。但是,這門功夫強則強矣,卻憂患頗多。”柴榮微微挪了挪身子,方才道:“先帝當年傳我此功,曾再三叮囑,不可沉溺太深。因此功強行龍虎交會,逆而行,少了許多根基,習之大損真元。據此功的主人窮在法門寺修行之時,已深知此患,在神僧聶風的共同參詳下,著下心經九篇,是為‘九經’。”
“先帝因當年機緣巧合,得此神功,首頁上赫然寫著‘欲練神功,先習九經。’。先帝方知還因有一部經書相佐習練,方才無礙。先帝遂四處尋訪,曾九入洛陽,可這‘九經’卻已不知遺落何處,無處找尋。因此,先帝另走蹊徑,以‘一葉飄紅’修複真元,但究是飲鴆止渴,於事無補。”周世宗神情漸漸黯然。“如今,此功即到汝手,亦是有緣。汝當用心尋訪‘九經’下落,或許可成。你好字為之吧!”言盡於此,周世宗慢慢地合上雙目,溘然長逝。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柴榮帶著無盡的悵然遺憾和未盡的宏圖偉業離開了塵世,年僅三十九歲。周世宗的確是一位強悍而英明的君主,是五代十國首屈一指的聖賢帝王,他為國為民的所作所為,定當光耀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