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大亂,列國紛爭(2 / 2)

“這首歌的真假對我來好像沒有什麼意義?”這倒是真的,真假也不會影響到王浩,所以真假看起來就沒有那麼重要。

齊飄絮實在是沒有想到,王浩的答案竟然是這個,這個回答看似不是答案,其實也是答案,對於有些人來好像真的是那麼回事。

“真的是你的這樣嗎?”

齊飄絮才不會輕易放過王浩,以齊飄絮的聰明,自然看得出來王浩的一些心思,不關心那是不可能的。

“難道不是嗎?”王浩轉過身去看著齊飄絮,他倒是覺得自己一個主動一定,不然一直被動。

“倒是不知道,飄絮你怎麼看待這首歌的?”主動一點才好,這樣也不至於一直被她挖苦,專門找一些詞的歧義,難倒自己。

麵對王浩的突然襲擊,齊飄絮都有點適宜不過來,這可不是他以前認識的王浩,或許多年不見很多人、很多事都變了。

“如果是真的話,下怕是要大亂了,就算是假的,下大亂也怕是在所難免。”

王浩完全沒有想到一個女子,竟然把問題想的這麼透徹,看來齊飄絮不簡單,一個很有大局觀念的女子。

“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今皇上又沉迷長生不老,而且這首乾坤萬年歌隻有一部分,隻寫到大漢,所以皇上肯定會認為這首歌是真的,而且真的不能在真。”這種道理對於王浩來,他在清楚不過了,畢竟朝代更替不在少數。物競擇,適者生存。

齊飄絮接著王浩的話:“是啊!如果這樣的話,當今皇上肯定關心大漢的未來,預言這種東西,又有誰的準。”

“信則有,不信則無。”王浩作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明白的道理自然多一點,也就是比較清楚點,不過這也沒有什麼用。

“可惜不是誰都明白這些話。”齊飄絮也不知道自己相不相信,如今下太平也要被打破,其實這些年本來就不太平,每年戰爭連綿不絕,隻是這一次怕是對內影響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些話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可是當生在其中時,又有多少人看得透,怕是自己也會相信,更何況一個想長生不死的人。

“下大亂真的是遲早的事,江湖人些早已經不是原來的了,以前或許有人相信俠義,現在早變味了。”

俠產生的東周時代“下大亂,列國紛爭,最正宗的“廟堂”——周王朝已僅僅是一種象征,而並無多少意義。其勢孤危、其地個弱,俠隻不過一個個人拿來謀虎作皮的象征。

如果周王朝是“廟堂”,那麼列國是“江湖”。

如果列國是“廟堂”,那麼列卿士大夫是“江湖”。

此時此刻,下乃大“江湖”。

俠在這時產主,一開始便一腳踏入這個――混亂、龐雜的“江湖”。

具有了“江湖”的色彩,隻是這時周王朝?的“廟堂”缺乏應有的實力和威嚴;而列國本身也具有一種“江湖”的色彩,所以那時江湖還是較為自由的,和現在的江湖不同,並未受到來自朝廷的壓抑,也未形成江湖、廟堂之間幾乎不可調和的對立,自然形成了俠的瀟灑一麵。

齊飄絮道:“當今的俠――乃凶強俠氣。”

當今俠粗暴強悍,以力欺人。俠,這裏指“要挾”。俠氣,以力欺人,為人霸道。所謂的俠,不是行俠仗義的意思,而是“以武犯禁”即用暴力觸犯國家法律的意思。但俠無疑還是江湖的中堅。

“上不能養民,而遊俠養之也。民乍失侯王之主而無歸,富而豪者起而邀之,而俠遂橫於下。”王浩知道當今的遊俠在江湖中自由拓展,逐漸形成了俠――武斷於鄉曲和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的局麵。百姓心中有大俠而無大官,以遊俠為主形成的江湖,儼然和官府並立,甚至有淩駕於官府之上。

齊飄絮道:“所以俠――像慧星拖曳著閃亮的光華,掠過一千年曆史的空。”

因此,即使俠在燦爛,也不過是在艱危患難時刻暫露頭角,看似有幾分瀟灑,更有幾分坎坷。

因為俠在江湖和不循常軌,所以它的光華注定逝去,遠離了芸芸眾生的視野。或者我們隻是看到它模糊、迷蒙如流沙。

“自《韓非子》認為,俠客儒生之類的遊士,效力於私門,不盡忠於朝廷,實際上形成對朝廷的危害。這些人平時享受優裕,戰時卻沒有斬首奪城的功勞。而且,他們崇尚所謂“貞廉之行”,實際上是勇於私鬥,違犯朝廷法令,擾亂社會治安。他們助長複仇風氣,使百姓徒逞血氣之勇、官吏疲於奔命。這些懦俠之徒,不僅是於朝廷毫無用處的“不墾之地、不使之民、還同朝廷爭聲譽、爭威望,使老百姓知遊俠而不知官吏。如今他們乘亂使民,以武立世,犯亂法令,結黨營私,爭權於朝廷,真是“國之大蠢”,人人得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