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2 / 3)

“那我一會兒過去。”

李幼琳放下電話,來到張高峰的辦公室。她上省報的事情,要向張高峰做一下彙報,還要感謝他對自己工作的支持。

張高峰看到李幼琳走進他的辦公室,很熱情地和她握握手,爽朗地說:“請坐!”

李幼琳笑著點點頭,把那份省報放在張高峰的麵前,對他說:“不知張書記是否看到這份報紙?我剛看過,對此事事先一點兒也不知道,不知您對此有何看法?”

“哦,是這件事情,我知道這件事,和沈記者通過電話,本來準備他來後安排宣傳部的負責同誌專程陪同,沒想到給我們搞了個暗度陳倉,宣傳部的同誌連記者麵都沒見過,這樣也許是為了增加我們李市長光輝事跡的真實性吧!哈哈!。”

“過獎了,哪有什麼光輝事跡,即使有點小成績也是與張書記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不值得宣傳,非常慚愧!”

“哈哈,李市長不必過謙嘛!支持你的工作是應該的,何況在全省宣傳我們金海市,這也是無尚光榮的事情嘛!”

“張書記是我的貴人,如果沒有您的大力支持,我工作起來不會這麼得心應手的。”

“哈哈,客氣,應該的!”

張高峰並沒有對李幼琳是這篇洋洋灑灑的文字的主角而心有不滿。報導中很明確地提到了他,對他這個市委書記在側麵大加褒獎,這也有利於他的晉升。因此,支持李幼琳的工作就是支持自己。如果李幼琳能夠將金海市的發展更進一步,那麼其中自然有他的功勞。

他已經連任兩屆市委書記了,他希望在這一屆任職期滿後,能夠順利提拔到安和市任職。以前,他也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當中,總認為自己的年齡還占有一定的優勢,再幹幾年,組織上自然會考慮他的。隻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金海市的幹部群眾就心滿意足了。但是,幾年過去,眼看幾個周邊縣市的同級領導都走到了自己的前頭,他才認識到以前的想法已經過時了。因此,他從現在開始,已經開始想到個人的升遷問題,以及以後在更好的環境中安度晚年的問題,而且這個意識越來越強烈,有時會為此苦惱,為此憤憤不平。

現在好了,他借著省報的沈記者來金海的機會,讓他著筆為他在任期間,將金海市的巨變宣傳一下,從側麵委婉地為自己鼓吹一下,以便成為他晉升的敲門磚。

隨著不正之風的蔓延,為官之道在一些地方變得很不幹淨,甚至演變得越來越複雜。其實,不止是張高峰這樣認為,李幼琳的這種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因為周圍的環境使她越來越體察到,當今在從政的圈子裏,升遷已幾乎成為一個人能力、水平、價值和政績的唯一標準。不管你是怎麼進到這個圈子的,一旦你進來了,你就不得不謀求升遷。你升了,是你有水平,有能耐,你榮耀,你臉上有光,眾人也高看你。你升不了,是你沒水平,沒能耐,無論你多麼兢兢業業地工作,隻要得不到晉升,你的臉上就無光,眾人也看不起你,都會在私下裏對你竊竊私語,指指點點的。你要降了,那更是慘了,落井下石的痛苦,眾人的唾沫會淹死你。如果晉官像晉升學位一樣,憑學問,憑真本事,倒也罷了。可氣的是,晉官不全憑這些。說白了,晉升學位又如何?隻要有錢或者有權,學位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就像是李幼琳的親身經曆的那樣,她曾經的碩士研究生還不是靠不正當途徑拿到手的?

人都有善良和正義的一麵,張高峰如此,李幼琳亦如此。可是他們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盡管痛恨那些汙穢的東西,厭棄那些不正之風,可是他們為了己身的利益,有時候不能拒絕那些汙穢的東西。

很多看過省報的人,沒有對李幼琳刊登在報紙上,提出過不同的意見,也沒有對此議論紛紛,隻有曲樂恒和李秋平看過後,心裏很不爽。尤其是曲樂恒,他感覺嗓子眼裏像是有一根刺,紮得他拔不出咽不下的。他決定這次一定要給李幼琳點顏色瞧瞧,以解心頭之恨。

曲樂恒將報紙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他的腦子裏在飛速地轉圈,他要想出一個對策,給李幼琳以重創。

正在這時,李秋平撥通了他辦公室的電話,問他看到過今天的報紙沒有。

曲樂恒哼了一聲說:“剛剛看完!”

李秋平在電話中試探著:“曲市長,您現在有時間嗎?我要向您彙報彙報工作!”

曲樂恒心知肚明,他知道李秋平此時借著彙報工作,要求與自己見麵是所謂何事,他很爽快地說:“好啊,你現在就過來吧。”

“好咧!”

李秋平掛斷電話後,驅車來到市府大院。當他走進曲樂恒辦公室的時候,曲樂恒起身走到門邊,將門從裏麵鎖死,示意李秋平坐下。

“我先喝點水,急匆匆往這裏趕,還真有些口幹舌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