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洲大陸結束三年大旱,迎來第一個收獲的季節。九月的千稻城依然是最忙碌的時候,城內商旅雲集,狹窄的街麵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其中不乏一些來自南方城邦的商賈,也有一些來自最東方的日照國,他們身著奇裝異服,會一些基本的當地語言,用家鄉的特產或黃金從這裏購買東洲最優質的稻米。
城牆之外,一馬平川的土地上結滿一片金黃的稻穗,猶如一座然的聚寶盆。從城裏通往各村的道路上隨處可見農夫牽著運糧的牛車忙碌的來回奔波。沿途上,村落裏的男人們在太陽底下一個個光著脊背在田裏彎腰勞作,渾身冒著熱汗,婦女們已從家裏端來了做好的午飯,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在一旁嬉耍,蹲在田坎上抽著旱煙的老人們一高興還會唱幾支山歌野曲,為下力的兒孫們助興鼓勁。大家有有笑,盼著賣了糧食,買肉買酒買新衣服,過上一個好年。
趁著今年風調雨順,城裏的糧官早就派人召集十幾個村的村長到城裏商議,宣告大炎國今年的收糧任務,每個村都必須按額完成,如果收不齊糧食,那全村農戶都得跟著受罰。很多人都還記得去年葫蘆村糧食欠收,其他村也借不出餘糧,不得不忍饑挨餓把過冬的備用糧食拿去補充,結果離糧額還差了一些,隻是葫蘆村村長向糧官打點少了,村裏一半的男人被拉去做苦役修城牆,三個月回來便死了好幾個。眼看今年這收成還不錯,村民們都覺得心裏踏實。
今早,城門守衛人數多了一倍,對進出來往的行人嚴加盤查,城牆上貼著通緝告示,上麵畫著兩個人的頭像,瞧模樣其中一個不像是東洲人,高鼻梁,眼窩深陷,顴骨低,顎骨較平。另一個一瞧便知道是本國人。
圍觀的人瞧著畫像指指點點,每次人堆裏總有一個書生會得意的念出告示文書。上麵道這外國人是潛入炎國的細作,名叫亞諾,另一人曾是當朝王上的禁軍中營統領,名叫張能。二人參與太子殺君篡位。凡活捉者,一人賞黃金一百兩;死要見頭,一個賞銀二百兩;知情不報者斬。
千稻城是大炎國西邊的邊陲重鎮,遠處與大西山脈交接,翻過大山在更遠的地方可以望見海。石板村就在大西山山腳下,地勢遠不如靠近千稻城的村落平坦,村長老趙頭看完告示便騎馬往回走。
城轄十幾個村,就數石板村最遠,全村六十二戶,四百多口人,男多女少,很少有人願意嫁到這麼遠來,不僅窮而且附近還時有野獸出沒。
今年石板村大豐收,村長老趙頭從城裏回來就招呼各戶的家長抓緊時間幹,爭取大後就把糧交咯。順便也把告示張貼在村口。
村裏頭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很少,大多是近百年從外麵遷進來的。孫家在村裏生活了近百年,祖上出過一位英雄,又樂善好施,在村裏頗有名望;離他家不到百步住著周家,二十年前為躲避兵亂來此定居,開墾土地也當起了農戶。孫家的兒子和周家的女兒相差不過兩歲,從青梅竹馬,周家初來乍到,受到孫家不少照顧,見兩個孩耍的要好,便定了娃娃親。這一年,孫家的兒子十八,周家的女十六,老孫帶著兒子如往常一樣去周家地裏幫著收割稻穗,這次打算趁豐收的機會問問迎親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