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麼一鬧,事情變得非常的順利。有那麼一瞬間,燕無道甚至有點明白了君臣之道。但是他也僅僅是有一點明悟,思緒還沒有理清楚,但是這總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就這樣,使用兵馬俑代替奴隸陪葬的方法,就在兩方人相互妥協之下達成了。燕無道也是非常的高興。雖然沒有取得多少收獲,但是這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既保持了朝堂之上的格局,也多多少少的試探出了眾臣之間的關係。
就連左相魏廣,也感覺十分的詫異。忍不住多次打量燕無道。
這件事做完以後,燕無道以為就此散朝了。可是三公再次的聯合在了一起。仿佛剛才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對於大家這種不要臉的忍耐力,燕無道還是非常佩服的。
“啟稟君上!自從新君繼位以來,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多虧了君上的仁德,百姓才能過得上好的生活。可謂是千古明君。
但是國不可沒有王後,請君上為了國家大計著想,為了國家的安定,請盡快選定王後以及嬪妃,充實後宮。今早開枝散葉。以光大王室。”
這話的是宗人府少卿。宗人府地位比較超然,雖然沒有左右相官職高,也沒有三公的地位高。但是宗人府代表著整個王族。而且他的理由充分,別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無論在什麼時候,子嗣這種東西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一個統治者來。有時候有了子嗣,比打了一場大勝仗還要重要,畢竟有了子嗣以後,也就有了繼承者,不至於諾大的成果沒人繼承,這樣很容易發生內亂的。所以子嗣有著穩定軍心,穩定民心的作用。
當然了,宗人府可不會這麼好心。他之所以勸燕無道盡快成婚,主要是希望燕無道可以像他的父親那樣,整沉迷於酒池肉林,這樣的話,也就不會和他們爭奪權利了,這才是他們最喜歡看到的。畢竟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年輕人來,好奇心是非常嚴重的,從燕無道第一次出宮,就不惜自掉身份,跑到勾欄之地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至少宗人府少卿得到這個消息以後是這樣想的。
既然燕無道喜歡,他就打算投其所好。隻要燕無道不插手權利之爭就可以了。
宗人府少卿的話,很難找出反駁的理由。畢竟他已經成年了,至少已經十五歲了。而且他要是反對的話,對方很可能用祖訓之類的東西來壓他,而且燕無道也不能表現的太強硬,不然他想要分化大臣的打算就落空了。更何況上次朝會的時候,他們就提到過這件事,隻是被燕無道的態度非常的模糊。沒有想到的是,燕無道昨去勾欄之地,竟然他們誤會了,態度變得更加的堅決。
“臣等附議!”
就像很多電視劇演的那樣,不少大臣其實都是打醬油的,動不動就是附議。他們仿佛都有了準備,或者私下裏有過接觸,根本就不需要燕無道的意見,最多隻是為了走一個過場而已。要知道,能夠來上朝的,除了這些少卿之類的,還有一百多號人。像什麼上大夫,中大夫之類的。隻是這些人地位比較低,一般沒有大事的話,都是很少發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