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力是這個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種力學現象。其施力者往往是擁有認知能力的生命體,而受力方則是不具有自我認知的物體。這種力在當今社會有著廣泛地應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認知力就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根基。
在古代,由於認知的不足,人們往往將認知力引發的現象視作魔法或者神力顯現,而引發這些現象的人則會被教會視為異端。中世紀的女巫獵殺,其受害者大多是引發了認知力現象的能力者或是與之關聯的人。我們知道,認知力的強度會隨著使用者的知識積累而增長,所以古代人僅憑當時的知識程度,是無法熟練掌握認知力的。如果使用不當,則無可避免地會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因此認知力現象在古代也通常被當作不詳的征兆。
最早提出認知力概念的是17世紀的齊恩斯科學家卡米爾。根據卡米爾的設想,人如果對一個物體產生了足夠的認知,便可以在不接觸的情況下對其施加壓力,使其發生形變。如果對該物體所處的環境產生了相應的認知,便可使其在可知環境內發生位移。如果對環境中的粒子擁有足夠的認知,便可以利用這些粒子創造出肉眼可見的物體。實際上,現代理論認為,不僅是人,一切擁有認知能力的生命體都可以使用這種力,區別僅在於強弱程度。
但在當時,這種設想被認為是妄想,並且褻瀆了神的領域。教會勒令卡米爾停止關於認知力的研究,也禁止任何人向卡米爾提供資助。卡米爾前途盡毀,最後鬱鬱而終。盡管教會明令禁止繼續研究認知力,但人類對於真理的追尋不會停止,民間依舊有不少卡米爾的支持者。這些人成立了卡米爾學派,一方麵保護並延續卡米爾的研究成果,一方麵也在組織對抗教會的絕對權威。
來諷刺,1877年,教會的提梅格神父偶然證明了認知力的存在。這顯然是對教皇的羞辱,但提梅格神父在教區聲望頗高,公然處分勢必引發民眾不滿。因此教廷隻是將神父“保護”了起來,但下令禁止任何人公開其關於認知力的發現。
提梅格神父生性秉直,堅信神的仆從應該恪守誠實追求真理。神父認為,既然認知力是真實存在的,那麼教會應該還卡米爾一個公道。一個遲到了近00年的公道,也許還並不算太晚。於是借著新年禱告的機會,提梅格神父發表演講,公開聲援卡米爾,並當眾演示如何使用認知力。
卡米爾學派認為時機成熟,借此機會煽動群眾對教會的不滿情緒,憤怒的群眾衝擊聖教堂,紛紛要求教皇道歉,甚至退位。
教皇比蘇滿二世拒絕退位,也拒絕道歉,聲稱,“就算認知力真實存在,也無法改變卡米爾褻瀆神的事實。這是隻有神才能擁有的權能,凡人不能使用。”並命令廷衛軍驅散群眾。卡米爾的支持者與廷衛軍對峙僵持不下,最終爆發流血衝突。
手無寸鐵的普通民眾自然不敵全副武裝的廷衛軍。原本熱鬧的新年慶典變成了一場血腥的屠殺,教會檔案如此記載,“188年,新年禱告演變為‘聖教廷暴動’,廷衛軍擊斃11名暴徒,負傷人數不明。”世俗派的國家領導人紛紛對廷衛軍的行徑表示譴責,並要求教皇道歉。
教會與世俗派的權力爭鬥由來已久。以“聖教廷慘案”為契機,各國出於自身利益紛紛站隊,爆發了世界規模的大戰。而關於認知力的研究與應用卻也在戰爭期間飛速發展。東方的明都國作為卡米爾學派最早的支持者,率先將認知力理論應用於軍事領域,培養出了大批熟練掌握認知力的工程兵。明都國陸軍上將凱靖曾表示,“即使是在沙漠中,我們一支工程兵部隊也可以在半時內建成一座戰鬥要塞。”為取得戰爭勝利,明都國派出大量軍事顧問和認知力學專家支援其盟國。短時間內,認知力的概念就在世俗派國家普及開來。盟軍根據卡米爾的理論開發出了戰鬥係、運輸係和煉金係等兵種,前麵提到的工程兵實際上是運輸係和煉金係的協同作業。
盡管聖教廷聯軍擁有絕對兵力優勢,但作戰效率遠不及裝備和理論都更為先進的世俗派盟軍。實際上教會一方也保留了卡米爾的研究檔案,但保守派堅定的認為不應褻瀆神明,使得聖教廷聯軍陷入了再多兵力也無法彌補的劣勢當中。教廷軍不斷奔赴前線,倒在站場。這種無意義的送死使得教廷昔日的擁護者開始動搖,甚至倒戈。見此狀,比蘇滿二世也深知,這場戰爭,他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但身為教皇,他需要一個體麵的理由承認失敗,畢竟教會數百年的基業不能毀在他手裏。
而盟軍這邊,也不堪重負。在這場持續5年的戰爭中,認知力是一柄雙刃劍,它擊垮了敵軍,也重傷了自己人。認知力會對使用者的精神造成極大的損耗,若不間斷地長期使用,便會使人發狂。近兩年來,已有數十次認知力能力者暴走事故發生,現場人員無一生還。一開始還能以敵軍間諜偷襲為由掩蓋,但隨著事故頻率越來越高,終究紙包不住火。謠言在軍中擴散,軍心不振,盟軍戰鬥力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