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室托孤(1 / 3)

定遠莊莊主常遇春,助朱元璋建立西吳,與各路江湖各路英雄大敗元兵,於洪武元年建立明朝,擁朱元璋為明朝皇帝,史稱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消除隱患,特設拱衛司,表麵上統轄儀鸞司,負責皇帝儀仗和侍衛,實則搜集軍政情報江湖消息,負責暗殺。拱衛司一百三十名成員個個都是江湖高手,後又訓練少年成為錦衣衛,現已都是殺人如麻的劊子手。拱衛司不斷壯大,並改製為錦衣衛,錦衣衛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官拜正三品。

明太祖朱元璋,因江湖勢力而力拔四方,攻破元軍,打下江山,魏忠賢為報私仇,向朱元璋進讒言,言道江湖勢力依然不容覷,朝局不穩,兵權不固,為穩固江山必須清除這些隱患,此外還有前朝餘孽數百,若不滅之恐有禍患,朱元璋聽信讒言,不顧江湖恩情頒布密令,將相關人等擬入清亂簿,欲命錦衣衛清除簿中名單。常遇春手握三十萬精兵,江湖至交甚廣,也在這清亂簿中。

馮元清乃上清峰掌門,元末時大元第一將軍托雷鹽阜為尋上清峰的般若金鍾秘籍,於馮元清帶幼子前去少室山拜訪儲智大師之時,滅掉上清峰上下七百餘人,包括家中年邁老母。後來馮元清將僅剩的幼子馮耀寄於少室山,投奔摯友常遇春,一同抗元,以報滅門之仇。元軍被滅後馮元清一直留在朱元璋身邊,輔佐其穩固朝局,現今是朱元璋親信,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雖官從三品,卻有一品大員之權,隻受皇命,無人能驅。

馮元清接到魏忠賢送來的聖旨後徹夜未眠,分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若放出消息必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不予告知,則有違江湖俠義,更何況這簿中既有好友又有英豪,實在為難。思量過後,前去常遇春府邸,告知此事,商議後常遇春打算卸甲歸田,馮元清於當日趕回應府向皇上覲見。

馮元清:“皇上,當年大敗元軍,多虧武林豪傑相助,現如今下太平,怎能過河拆橋,這有違俠義之道…豈是君子所為?望皇上三思。”魏忠賢馬上接到:“好你個馮元清,膽敢出言不遜以下犯上…”馮元清連忙解釋:“皇上,微臣並無冒犯之意,隻是一時心急,還請皇上不要聽信讒言”話音未落皇上怒斥道:“好了!…除盡憂患方能穩固江山,朕的下定要千秋萬代!”皇上背過身接著低聲道:“念你勞苦功高,朕不與你計較,此事就此休矣,莫要再提。馮愛卿這些年為朕鞍前馬後,甚是辛苦,回家享享清福吧!”此時的馮元清知到皇上心意已決,反而讓他鎮定了許多,沉默過後,奉上錦衣衛指揮使的令牌離去。魏忠賢讒言:“皇上,若將馮元清放走會走漏風聲,到時候江湖人士有了防備之心,恐怕多有事端,此人留不得啊!望皇上三思!”朱元璋眉頭緊鎖,斟酌一會兒道:“此事…就交給你辦吧…”

馮元清已有三年未見其子,江湖險惡,為避免讓其子馮耀身陷險境,這三年來馮耀一直留在少林寺,跟在儲智大師身邊,馮元清與儲智大師乃忘年之交,且上清峰與少林素來交好,是為數不多的可信之人。馮元清打算前往上清峰祭拜已故的家人,然後趕往少室山帶回其子馮耀。

魏忠賢垂涎班若金鍾已久,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得知馮元清翌日將趕往上清峰,祭拜已故家人,便親自帶人在揚州驛站埋伏截殺。途經揚州驛站,馮元清下馬,打算稍事休息,將馬拴至樹旁,坐在驛站外的茶棚下,叫了壺茶,茶未滿,暗箭襲來。馮元清左手握拳,箭止,懸於空中,差之毫厘便射中風池,緩慢鬆手掌心向後,箭從肩旁滑落至馮元清鬆開的左手中,鎮定自若,繼續將茶水蓄滿言道:“魏公公莫急,等我前往上清峰祭拜家人,料理好後事任憑皇上處置,還望賢弟放行。”一陣陰柔的奸笑從驛站內堂傳出“哈哈哈…就喜歡馮大人這般豪爽之人,直來直往。素聞兄長的般若金鍾,無強可入,無神兵能傷。多年馳騁沙場,江湖切磋數十戰,身上卻無一傷。你若交出般若金鍾的秘籍,都好…”魏忠賢話一半,馮元清打斷道:“你這般狠毒,縱然讓你得到,你也不會放過我,這秘籍就在我心中,可惜你不得人心,看來此生你是與這般若金鍾無緣了。”馮元清為人剛正,寧折不屈,魏忠賢見他這般決斷,自知今日是得不到秘籍了,便直言道:“馮大人絲毫不留餘地,看來是不打算留退路了,今日就送你去見一家老”加重語氣帶著陰狠接著“秘籍拿不拿的到,今日你都得死!動手!”

蔣瓛拔出長劍扔出,一段助跑後蹬地而起,左手握拳,食指關節突起,掌心向內隨長劍一同頂向馮元清。馮元清側身,左手食指彈開長劍,緊接著展開手指,以怪異手法推開蔣瓛左手,再以相似的身法遊至其身後,右手大拇指擊中蔣瓛大椎穴,以無名截指將其重傷。蔣瓛被推開的手從旁邊茶棚木杆劃過,未碰觸到木杆,木杆卻粉碎開裂,馮元清驚道:“少林絕學輕剛勁!”魏忠賢接到:“這後生用的的確是輕剛勁,隻是火候欠佳,不然你的左手已經廢了,你這纏龍繞身法精妙,上清峰的功夫果不是浪得虛名,看來要我親自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