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衛昭宗樓澈俯臥在自己的龍榻上,憂心忡忡地挑選著適合出征的黃道吉日。他的雙眼轉動地短促而急速,連翻了好幾頁年曆還是糾結不已。

年曆上顯示,最近幾個月都沒有特別好的日子。

眼看大戰在即,出發的日子卻遲遲定不下來。

就在衛昭宗為挑日子的事兒焦頭爛額的時候,副宰相劉文通帶著邊關急遞來了。

急遞上寫的是,北方出使蔡國的使臣已經搞定,蔡國皇帝願意在衛國出兵攻打銀河關與南風關的時候,揮師南下,與衛國軍隊合圍燕京城。

這個消息的到來意味著衛昭宗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挑選日子了,他必須立刻做出決定。

萬般糾結之下,衛昭宗選擇了三之後出發。

其實這一的運勢也並沒有很好,但是衛昭宗看上了一點。

年曆上寫著,這一“宜祭祀”。

雖然不知道這一條“宜祭祀”指的是通朝,還是衛國,但是對於衛昭宗來,他沒有更多的選擇。

三後,大軍出發。

衛國軍隊按照原定的計劃,兵分三路,一路隔江而峙,其餘兩路迂回偷襲。

最先出發的是由溫佑率領的七萬大軍,溫佑帶著自己的隊伍迅速渡過長江,繞開江北七郡,一路上順利地避開了通軍的主力,隻用了八就抵達了南風關。

緊隨其後的是由劉英率領的五萬大軍,然而劉英就沒有溫佑那麼好的運氣。

劉英的大軍跨過長江,剛剛行至通朝西北的荊州城,一位駐紮在荊州的通朝將領就盯上了他。

在這裏,本書中通朝陣營的第一位名將就要登場了。

李泫,通朝人,封號為西安侯,官居荊州節度使,祖籍崇州,出生於將門世家。

先提及一下李泫的家族。

李泫的祖宗非常給力,從他的曾爺爺開始就為通朝抵禦北方四國的來犯,多次為通朝立下汗馬功勞。到了李泫他爺爺那一輩,通朝西邊的西戎諸部落的老領導人得癌症掛了,新的領導人年少氣盛,開始造通朝的反(西戎原本是通朝的附屬國,需要年年進貢)。當時的通朝皇帝曾經派了許多將領進入西北平叛,結果沒有一個人搞的定,基本上都躺在西北了。最後李泫他爺爺調了過去,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立了大功,於是皇帝給他爺爺封了世襲的侯爵,一直延續到李泫這一輩。

李泫他爺爺的這個侯爵封的當之無愧。因為有必要和大家解釋一下,三個月是什麼概念。

這時的西戎部落,基本上都是在原始叢林和山溝溝穿獸皮、抓野獸做人猿泰山的,朝廷派大軍前去叛亂,你如果到了人家的地界,就是立刻砍樹開道找部落都不夠三個月。

由此可見,李泫他爺爺是多麼的牛叉。

那麼,他爺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很簡單,他爺爺用的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方法——暗殺。

李泫他爺爺沒封候之前就非常有錢(曾爺爺打的基礎),於是在他的府內一直養著一堆奇人異士,其中不乏各有種流派的刺客。這些刺客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不是那種隻隨便殺殺人的普通刺客,而是全部來自於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叫做明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