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客惡客(1 / 3)

“當。。。。當。。。。”

古老的寺廟在朦朧晨霧的籠罩下,像一幅飄在浮雲裏麵的剪影一般,顯得分外沉寂肅穆。隨著悠揚的鍾聲,而後緊接著的早課讓這座伏於山中的古刹像是蟄伏的遠古巨獸般開始了慢慢的蘇醒,眾比丘低聲做早課的聲音喚醒著邊的魚肚白。

當邊第一縷陽光照到古刹的時候,早課已經結束,隨著眾人的一句“阿彌陀佛”這些比丘中夾雜著一些居士,常駐陸續趕往齋堂。

和尚念經也好,一心向佛也罷,這新的一或是跟平時沒什麼區別的開始了吧。

吃完齋飯眾比丘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或有老和尚去抄經文,或有火頭和尚為午食忙碌著,而這些沙彌卻是被分到各處打掃寺院,砍柴燒火各有去處。這座古刹曆經數千年風雨,百年前才剛剛翻新擴建,遠處看來晨霧樓閣氣象萬千甚是壯觀。

雖是叢林古刹,但是也難掩少年心性,一個拿著扁擔,一個拿著柴刀的沙彌追逐著趕往寺外砍柴。

“善慧師弟等等我,師傅過出家人最忌心浮氣躁,隻要趕在午時之前回來用齋就行,何必。。”

“哈哈,善寂師兄,昨日宏照師傅要我趕緊砍柴回來,好隨他一起去抄錄經書。”

“那也等等啊。。”被稱作師兄的沙彌偏胖一點,拿著一條扁擔,哪裏追的上前麵拿著柴刀的少年。

雖然寺中禁止喧嘩,但是對這少年比丘的心性寺中比丘倒也沒有過於打壓。隨著追逐聲的遠去,兩個老和尚卻是笑著搖頭,想是這些在寺中呆了一輩子的老僧也有著童年的記憶吧。

兩個少年和尚一路追逐卻也不急著打柴,隻是追逐著跑到了這古刹附近的一座山之上,遠遠的眺望山腳的古寺。

這鴻恩寺占地有近十傾,雨榭樓台,氣象萬千。方圓近百裏全是寺中產業,當年鴻恩寺隻是一間山中廟,那時正逢下大亂,無數流民逃往深山,這寺主持頗精醫道,救下無數落難流民,其中出了個把人物,等到下稍安卻是把這方圓百裏竟皆買下送與這山中廟,其中又經過數代開山鑿勝,終於有了今日規模,光是寺中比丘就有近千。

且這寺中常年施粥,與人為善,常有流民到這邊定居,租種寺中土地,加上附近富戶不少在那亂世之中流離失所,或有不少托庇於鴻恩寺,將家中土地也並入寺中,而當今康武朝崇佛,對這寺中也不施那賦稅,這些年光是寺中的琉璃香油點上一日怕也能耗到千斤上下了。

常駐寺中的除了一些居士,善男信女的香客外,更是有一些落魄書生夾雜其中,雖是學那儒家浩然正氣,卻是連年落榜,生活潦倒之下便在這寺中混了口稀粥,日日抄那經書,這其中或有那些觸類旁通的來年中第,赴那朝堂之上,或是對那功名看的淡了就此皈依總之零零總總,人生百態。

而寺中後院卻是一條棧道懸於那後山峭壁之上,直插那山崖之巔,那後山比這邊的山高上不少,山巔稀稀落落的有著幾間亭子。

兩個和尚正見著善慈等幾個寺裏的師兄挑著幾袋穀物,帶著十數個前日來到寺中的善男信女往哪山巔行去,看那幾個師兄挑著幾擔穀物在那峭壁廊道上走過,時不時有著幾隻山雀,白鷺從旁邊掠過,煞是有趣。

善寂看得那幾人快到山巔了便叫了句旁邊的師弟。卻見師弟癡癡的看著寺中的一個院落發呆,隨著少年的目光看去,卻是那戒律院中的僧眾在那裏舞刀弄棒。原來是這鴻恩寺廣羅下書籍,不管儒釋道,其中也有不少武學典籍,甚至不少都是高品功法,而寺中僧人平日或是習得武功,或是看那百家經典,其中更是出了不少資卓越的人物,為這鴻恩寺揚名也是起著不少的助力,而在亂世之中保下各種典籍,為古人道統留下一絲傳承,倒也算的上是一件大功德。

正想再叫一聲,忽的隻見遠處無數飛鳥往這山崖這邊飛來,如那百鳥朝聖一般,其中有那白鷺,山雀,更多的卻是一些不知名的各類鳥,在哪峭壁附近不斷盤旋,此時那善慧才驚醒過來,看著對麵山壁上的百鳥齊飛也是臉紅撲撲的,畢竟少年心性,兩個和尚是看的津津有味。

那山巔之上一群善男信女在山上赤誠的念著一段繁雜的經文,等的幾人念完,稽首回向之後幾個和尚便從那山巔四周把那些穀物往那山下撒去,那漫的飛鳥卻是在爭搶著漫的穀物,想這鴻恩寺富足無比,這樣每日撒著這穀物也是不知持續了多少年,此時這百裏之內漫山的山雀飛鴉都往這邊飛來,不少穀物就落在那廊道之上,這廊道沒多久就是五顏六色落滿了無數飛鳥,不多時,幾袋穀物就撒完,此時幾個善男信女中有著幾個孩也是跟著手舞足蹈,對著那山崖之間的百鳥飛舞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