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鎮,坐落東山市外的一處鎮。
鎮子河道環流,兩旁柳樹盛開,清水秀可見底,魚兒遊嬉白蓮。舟居中而過,舟上人戴笠悠閑。
晨時,叫賣聲嘈嘈嚷嚷,旅者絡繹不絕。
梁木搭建的“悠閑據”客棧,歇腳人三五成群,享受著春意盎然。
有道是:悠閑居裏滿悠閑,酒是清河釀,魚是青山鮮。唐時李白若路過,也會道是桃花源。
清河水釀造的五糧酒,出了名的醇,青山湖的白條魚出了名的鮮。
青石板路清閑人,偷得浮生半日閑。
打東山市和外省來這裏不少,每個來的遊者都是讚歎不覺。久而久之,踏的這青石也墨韻生豔。過河踏石橋,石橋跨兩畔,八百米是一站。橋墩刻金蟾,風水輪流轉。轉來轉去,也未出清閑間。
金蟾的腦袋更是被遊客摸得油光水滑,白日照射下熠熠生輝!
聚氣聚財,生生不息。
好多老人來了,便不想走了。好多青年,更是流連忘返。
所以,這裏本地人較少,大多外地人頤養在此間。
長居者,老人較多,也使得一些老手藝各處可見,麵人糖花煎餅圈,更有壯士賣著大力丸。其實是一些有益身體的良藥,性和而無害。
這裏民風淳樸,自然無公害。
不管是待人接物做生意,這裏的人都遵從一點:不可以對不起良心!若不然,遷居此地所謂何?
雖這裏當地人少,但是老於頭卻正好是其中一員。
老於家十幾代人都在清河賣魚為生,名聲也好,價格公道,物美價廉,日子過的倒也清閑。
老於頭今年五十有二,全名魚進鍋。在這賣魚賣了半輩子,人也和善,街坊鄰販也待見。
還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老魚頭”。
晨曦漸漸消散,乘著早上出攤的商販也逐漸開始收攤。
“老魚頭,還不回家吃飯?”賣水果的老郭扇著蒲扇摸著大光腦袋招呼到
“哦,回,馬上回,在等一個客人,快來了,招呼完也就收攤了!”老魚頭叼著煙卷,理了理自己最近剛燙的卷發。
老郭聽了,穿著麻布大褂,一邊收拾一邊笑道“那行,那我先回去了,我估摸著,也快了。方生一般不遲到。”
老郭年齡與老於頭相仿,也年近半百,對了,老郭全名郭得缸。
現在的時辰,已經快臨近中午了,不管是遊人還是居民,也都該吃飯的吃飯,該回家的回家,之後睡午覺。所以,街上也沒多少人了。
“郭大爺,於大爺!兩位都在呢!”
打不遠處,一個穿著白背心,黑短褲的年輕人手裏提著兩捆菜走了過來。
年輕人看起來十七八歲,身材適中,不胖不瘦,生的挺白淨。個子大概一米七幾左右。
“呦,來了,老弟!你於大爺可就等你了”老郭樂嗬嗬的看著來的年輕人
“來了啊,方,就等你了!給,這是今的留頭”著,於大爺將手裏的煙卷叼在嘴上,將手裏的幾尾白條魚遞給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