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大地,百姓尚武,以武分高下,以武爭權勢,以武正本心。武林之中,流傳了太多的忠肝義膽,義薄雲的俠客傳,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不世大俠,江湖人士的俠客夢從未醒過。
武林一直都是血雨腥風的爭鬥之地,有爭鬥的地方就叫江湖。經過多年的交手打鬥,江湖門派強弱便區分出來了,九大州產生了十八大門派,九正九邪。正邪量大派之間互相牽製,大規模的爭鬥基本沒有,但的摩擦不斷,總體來,江湖還算平靜。
但三百年前,江湖出了一位不世才武癡,他無心江湖爭鬥,隻為追求武學的最高真意,偷師百家。他三十歲不到就成為公認的下第一高手,一人掩蓋了整個江湖的光芒,成為所有江湖兒女追求的最高目標。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然而他實在是太優秀了,江湖十八大門派雖然看不慣他偷學自己門派的武功,但也沒有辦法,殺這樣一個人難度確實太大。而且那個武癡也沒有加入任何的勢力,隻是孤身一人,和門派的利益又沒有太大的衝突,所以選擇了放任不管。
在他不惑之年,他舉世無敵,站在高處的寂寞無人體會,他感到了深深的孤獨。而後他想明白了,下高手那麼少,全都是因為門派高深武功不傳於世的原因,門派成為了下武學發展的桎梏。
而他要做的就是把下武學功法收集起來,然後公布於眾,讓下人都可以看到高深的武功秘籍。武癡不拘一格,直接造訪各大門派,強行索要功法,但索要來的功法卻不是最好的。他隻好充當梁上君子,進入各大門派盜取武功秘籍。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他基本把功法秘籍收集全了。
最後他開始把那些門派的補分功法公之於眾,江湖門派徹底怒了,十八大門派直接下發江湖追殺令。宣稱武癡練的是一種吸取別人內力的魔功,眾口鑠金,他就這樣從江湖第一大俠成為了江湖第一魔頭,人人得而誅之。
再強大的一個人,也不可能對抗一個團結的江湖,所有的人都針對他,永無休止的車輪戰,他慢慢的打不過了,開始受傷了,傷勢越來越重。為了保命,他決定進入九州絕地無光地。沒有人可以在無光地生存,因為那個地方整年都在下雨,而且裏麵有恐怖的野獸,江湖追殺令就此停止了。武癡是絕世強者,憑靠著自己強大的武功和聰敏的頭腦,在無光地生存下來。
轉眼之間,二十多年過去了,武癡已到花甲之年,武功也更上一層樓,現在的他真的能對抗一整個江湖了,但他對江湖失去了興趣,也不想去複仇了,但自己不能把所有的武功隨著自己歸於塵土。於是發出聲明,凡事來無光地的人,不論出身,不管恩怨,隻要答應進入無光地之後,要在這潛修武功至少十年才能出去,就可以得到自己全心指點,違者死。
自此之後,無光地成為了江湖所有亡命之徒的最後去處。靠著江湖第一魔頭的名聲,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無光地,這些進入無光地的人開始建造起了城鎮,並且命名《燈鎮》。燈鎮正如其名,終年少見陽光,不是陰雲密布就是在下雨,照明完全靠燈籠,燈鎮的燈籠終年不滅。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江湖流傳的話就是指進入燈鎮的人,進入燈鎮至少要過十年才能出去。隻要是有一點武學賦的人,有最高深的功法,還有至少十年的潛修,隻要不死,就能成為高手。每一個能從燈鎮出去的人基本都有深仇大恨在身,不抱著必死的決心的人,根本不敢進入燈鎮,所以燈鎮每出去一個人,都能在江湖掀起一番血雨腥風。
燈鎮的第三代傳人是一個才,同時也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在窮凶極惡之地總會出一兩個異類,他出淤泥而不染,心係江湖,不願看都太多的屠殺。他開始限製燈鎮出去的人,燈鎮出去的人,殺人過一百必須回到燈鎮,並且永世不得出燈鎮,不遵守者殺無赦。
他這一做法確實讓江湖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廝殺,但總有不遵守的人,他就離開燈鎮,親手殺掉那些不遵守規矩的人。他殺完人之後,就會留下一盞鬼麵燈籠,證明那個人是自己殺的,他就這樣成為了第一代‘提燈人’。
‘提燈人’經過幾代的發展,逐漸成為了江湖最公正的人,專殺窮凶極惡之徒,再也不僅限於殺從燈鎮出去的人。但江湖的人,又有幾個是完全沒有沾有血腥的,‘提燈人’管的太寬,漸漸就成為了武林的公敵。但‘提燈人’殺人有理有據,武林門派也不敢明麵上聲討,但在暗地裏使刀子的事情卻是沒少做。
江湖被‘提燈人’打壓了差不多三百年,三百年來,江湖風氣已經好的太多太多了,門派大爭鬥已經沒有了,窮凶極惡之人也少了很多,江湖一片平和。人心本是惡的,有強者的限製,自然他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但這平衡一被打破,整個江湖就會紛爭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