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星球,在黑暗的宇宙背景的映襯下,反射著來自太陽的微光,是一顆已經存在了四十六億年的行星,這漫長的時光和孕育它的宇宙相比不過是三分之一的時段,但,這顆看似簡單的一顆普通行星,卻悄悄地醞釀著自己的革命,運用無限的大自然神奇之力,締造出屬於自己的特有的文明。它,蔚藍色,掛在空曠宇宙中的一個點,其上麵卻已經從無到有地創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智慧生命,並且這些生命還在不斷地演變與進化著,將這顆母親星球改造成自己溫暖的家園。
星球上麵最早形成的是一塊巨大的古大陸,連綿成一個整體,覆蓋著星球表麵近三分之一的麵積,其餘的地方卻全部被汪洋大海所占據,不清到底是多少年的滄海桑田的變遷,比如火山噴發帶來的巨大動力就貢獻了最大的能量,這塊本來連接在一起的古大陸開始分崩瓦解,就像一塊掉在地上的磁盤,碎成了好幾塊,又由於本就置身在海水之上,這些碎掉的分塊陸地慢慢地漂浮移動,彼此遠離,而有些本來遠隔千裏萬裏的碎塊又移動到了其他碎塊的邊緣,於是撞擊、擠壓、融合,這就是造山運動,能形成氣勢磅礴、體量巨大、高聳入雲的巨大山體,這些山體綿延連貫,一座挨著一座,似乎永遠望不到邊,也永遠走不出去,幾乎所有的山頂上都是常年不化的積雪,白皚皚的,發出耀眼的光芒,隻有雪線以下,逐漸靠近山腳的地方才能見到綠色,那是些最原始的植被,早就適應了這裏寒冷的氣候,頑強而倔強地生長著。
在終於能看到的群山的邊緣,位於群山的東側,能發現的是一片全部為綠色所覆蓋的區域,這片地區差不多也和群山占據的麵積一樣大,也是同樣的連綿不斷,上下左右地布滿了山體的東側陸地,原來這還是得益於這座大山,是它阻擋了來自西麵海洋的季風,把東側濕地產生的濕氣留住,免得被季風吹得消失殆盡,正是這些濕氣,加之山頂上積雪不斷融化留下來的水,再經過蒸發,形成雨水,反哺著這塊風水寶地,因此才使得這片巨大的土地變成了一塊名副其實的原始森林,那從上麵看到的成片的綠色正是它的真實麵貌。
這片原始森林,緊靠著高山,麵對著更加廣闊的平原,其間也零星分布著不少的丘陵、溝壑和型的山體,而且眾多的江河湖泊或縱橫或點綴,將著片古老大陸的內陸地區裝點成了一個生動而多彩的世界,幾千萬公裏延伸出去,人行走在上麵,會以為這塊古大陸是永遠沒有邊際的,也是永遠走不出去的。
但是沒有人會這麼傻,這麼無聊,去做這種無謂的嚐試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們似乎更在乎如何生存的問題。那時候的這片巨型大陸,已經開始出現了人類文明,因為這片地域實在是太大了,這些不同地方出現的文明最初是無法互相碰麵的,他們各自按照自身的條件生長著,繁衍著,並不斷地進步著,他們會不斷地探索自然界,形成各種有益的認知和理論,再將這些認識和理論作用於生活當中,慢慢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直到後來,文明的發展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居住的地方再也容納不下日益增長的人口,於是,他們開始了對外麵的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並慢慢地擴大地盤,尋找越來越寬廣的土地,越來越豐富的資源,於是,不同文明之間的遭遇成為了遲早要出現的事情,隻是想像中的相逢並不總是美好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文明的發展程度是存在巨大差異的,有差異就自然會產生力量的不均衡,在永遠是靠實力才能生存的世界裏,這個邏輯當然也是亙古不變,那麼很顯然,這個時候肯定是誰的拳頭大就是誰的下咯,這是一個直到今還在通行的真理。
不要什麼世界和平,和什麼普世價值了,那時候能生存下去就是好樣的,人在麵臨生死的時候是什麼矜持和顏麵都可以不要了的,假如隻有一塊肉,你會給誰吃?
關鍵的因素還有一個,不要以為到文明,就一定默認為那是隻有人類才具有的特殊產物,文明的產生根植於生命體本身,哪怕是看似最低等的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文明,隻不過它們的世界你無法進入更無法體會就是了,在一隻螞蟻眼裏,也許你才是那個該被拯救的對象,因為化身為螞蟻般大的你在它們那裏是絕對生存不下去的,因為你根本就不屬於它們,更不懂得它們的文明,所以,人們啊,千萬不要再這個問題上固步自封、自以為是了,想想吧,各種各樣的生命,各個不同的物種何嚐不能擁有它們自身的文明呢?也不要分什麼高低,比什麼優劣了,大家都一樣,都是這個星球上的生物,任何一種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任何一種也都按照自身的規律不停地發展變化著,誰比誰又傻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