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娘親與太後一定有著一番不尋常的交談,隻是如今除了太後卻再無旁人知曉。
也罷,總有雲開霧明的那一天吧。
看向清鳳,玄拓一陣悲涼,倒真是一個少見的忠仆。
輕探鼻息,氣息猶在,安穩沉著。
無事。
心下安然,“碧芸,去叫了太醫來為清鳳診治。”
不多久,太醫已隨碧芸到了延生殿。碧芸回來時已取了一紙封好的書信在手上。
遞與玄拓後,便直奔清鳳而去。
玄拓執了信走出殿外,那一紙書箋似有千金重,仿佛是淑妃生前的寄托和想念。
清福已追了過來,遠遠的跟著,直不想打擾了玄拓的悲淒。
一路桃花怒放,青草蔥鬱,蝴蝶翩舞,晚春的美景美則美矣,卻抹不去失去親人的那份薄涼。
及至到了一池塘邊,信步走向池中的亭子,抬首一望,蒼勁瓊舞的三個大字,亭子名曰‘慈心亭’。
一個‘慈’字,是秋芬,也是淑妃,仿佛兩個母親一同再向他招手,心淒然。
落坐在圓形的石凳上,拿起那紙信箋,正欲拆開,卻見信封上那封好的漆似乎有一處淡淡的劃痕。如果你不仔細看是根本看不出這劃痕的。
輕皺眉。是清鳳還是碧芸?
且不管他。
信封上六個大字娟秀卻灑脫:玄拓吾兒親啟。
抽出紙箋,將信紙展開,急切地讀著淑妃的絕筆。
那是淑妃倉促中匆忙而寫的文字,僅數十字而已。細細讀來,卻字字珠璣,處處玄妙。
雖然文澈未曾與她真正的見過麵,卻完全可以從她的字裏行間裏體會到她對玄拓的那份真摯無私的母愛。或許就是為了這份愛她才可以拚了性命去保護自己的孩兒。
這份親情實令人感動莫名。
輕合了紙箋,靜望著池中金色的鯉魚,那自由遊擺的歡快,令人欣羨。
狠狠的掠了一縷碧草,弧線優美的拋入池中,隻引來十幾尾魚爭相搶食,卻原來隻是青草而已,魚兒一搖尾,漣漪急急的散開,一下子便隱沒在片片荷葉下,再不見了翩翩蹤跡。
這宮廷內外猶比魚兒更甚,隻為了那一已的權力之爭,人心早已沒了自由。而婉菁竟是這紛爭裏最最無辜的一個女孩,她不愛他,他知道。這樣的一個無愛的婚姻豈不是兒戲嗎?他不屑。
步出亭外,心已決然,直想躲過這紛爭。他文澈無意這赤瀾的太子之位啊。玄拓可以給他記憶,卻不能夠把他的思維論斷強加給他。
大步奔向坤儀宮,清福亦步亦趨的隨在身後,主仆二人無聲無息的走在這大內皇宮之中,無視任一個宮女太監的眼中流光。
再回坤儀宮,卻見婉菁正與太後閑話家常,無非是問了玄拓醒來後都吃了些什麼,用了些什麼而已。
眼望玄卓與幾位皇子各自端坐在碧玉的茶桌之後,玄卓一邊飲茶,一邊望著婉菁和太後,眼神裏是說不清的迷藏和情愫吧。
“拓兒,你回來了。”太後慈祥的問道。
玄拓卻一陣厭惡。是她,是她給了他生,卻給了母妃的死。
“拓兒回來了。拓兒謝老佛爺賜了婉菁給我。”說話間再瞄向玄卓,卻隻見他不聲不響兀自低著頭品著茶茗,仿佛對這一切都置若罔聞。
“婉菁是個好孩子,你可要從此收收心,千萬不可再整日裏無所事事,不可錯待了人家。”太後看了看玄拓,沉聲道。
“拓兒謹遵老佛爺教誨。”說話間瞟向婉菁,她的確算是個好孩子,卻是為了他人,連圓房都未曾行過。
“有拓兒這句話,哀家就放心了。”太後說著握了握婉菁的手,滿眼裏盡是慈愛。
玄拓心理冷笑,原來這戲不止是二十一世紀的舞台上上演的最熱鬧,此時這殿內的每一位不都是戲中的一份子嗎?隻演得惟妙惟肖。卻滿心裏都是算計。
“父皇,兒臣母妃一條白綾犯了宮中之大不諱,但卻終究是孩兒的生母,正所謂入土為安,依祖製母妃不得入妃陵,卻可以建一處孤塚,兒臣請父皇應允兒臣在京城外的寒都寺旁,為母妃建陵,兒臣將親為母妃守孝。”
一番懇切言辭餘音尚在,宣統帝蒼老的聲音已響起,“去吧,拓兒,父皇準奏。”
“兒臣再鬥膽請求父皇將母妃生前的藉荷宮一並留存,兒臣想在思念母妃的時候前來小住,以慰喪母之痛。”許多事錯過了時機就再沒了機會,所以他必須在此刻抓住,絕不能退讓,母妃的藉荷宮一定藏著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