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子童鬧街(1 / 2)

明·洪武三十年·秋(公元197年)

已深秋,風吹落葉滿地皆是。雖有些蕭索,但一輪白日倒也溫暖。在江東富庶之地有一雲城,此地繁花重柳、水清木秀,但凡有些文采錢財的都愛到此遊賞尋樂,舟來車往,好不繁華。

城東門的攤市極多,人們或來或往各自買賣,倒也太平。

忽一聲大喝“子,哪裏跑。”

然後隻見一個十二三歲模樣的少年,穿一身洗白了的長衫,足下也沒穿鞋子,披頭散發,懷揣著什麼東西奪路而逃。身後約三五丈處,一個酒保穿戴的漢子邊喊邊追,也顧不上什麼攤市貨物,嘩啦啦撞翻一路

眼見三兩步就要追上,漢子忽見有什麼東西當麵砸來,原正在奔跑、卻又下意識的要閃躲,這一來收拾不住骨碌碌便倒下了。

那少年回頭一看有人援手拖住了漢子,便更加速,一溜煙兒的跑進巷子裏七拐八拐這才停下,呼呼喘著氣。

他略一思索,也顧不上青腫的腳指頭,急慌慌的從懷裏拎出一個酒囊來,暗自思付:“好在給夫子打的酒還在,不然我這鞋可就白丟了。”

整整衣衫這才斯斯文文的走了起來。邁著方步一搖一晃,到也有些文人雅士的模樣。

行了約有半柱香,從東門晃倒西門邊兒上的一個巷子裏,一戶青磚灰瓦的院落。一米來寬的對開門兒,吱呀一推便閃了進去。迎麵一屏南海竹,清秀異常,秋風掠過光影搖曳愈發幻彩。

那少年輕車熟路的繞到竹子後麵。原來是一座雅致樸素的民居,高高低低幾株菊花隨意開放。上房中堂大開杉木鏤空雕花六扇門,有開有合愈顯隨意。正門之上有一火漆匾,上書‘蘆仙居’也不知什麼字體,撇捺隨意渾然無骨,卻又偏給人一種勁道十足的感覺。

東西兩廂也不見有人,與中堂皆是一樣門窗。這兩廂的火漆匾上卻不似常理的皆提了兩個字。東廂提了‘無憂’二字,西廂提了‘宮仙’二字,看筆體到都是一個人寫的。少年定了定神,看了看手裏的酒囊,收了形色便直超中堂去了。進了中堂左右一看,沒見有人心底暗樂,便打算放下酒囊就走。忽一聲沉肅的聲音道:“無憂,去沽一斤酒就得半日麽?來回也就一盞茶時間,你能跑到東城去沽酒?”

這少年就是無憂了,聽夫子自己的孤兒,自被夫子收養,養育至今。無憂一聽,立時便心中打鼓,愈發低眉順目。過了幾息。一個儒生模樣的中年男子,施施然的從偏間屏風之後走了出來。長發過肩,垂與胸前兩側,內穿一襲白絲束身袍,外披一件寬大雲袖衫,未及係扣。短須短髯,申臉星目,儒雅中竟帶有一絲英武之氣。待見了無憂複道“想是又去東城對聯賽詩熟了吧?”然後打量了無憂一遍,不怒反笑“哈哈哈,你這子,輸便輸了,何以弄成這般樣子,快去回房穿戴好了回頭來見。”無憂一聽,知道夫子未曾怪罪,便道了聲是,直徑往東廂去了。

未曾開門,便聽見裏麵斟茶倒水的聲音,也不驚訝,推門便進,眼也不抬的徑自坐在一張梨花椅上,提杯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