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垂釣萬綠湖 六(1 / 1)

第八十四章:垂釣萬綠湖(六)

筏釣不同於台釣釣浮,它可以進行很多微操作,周魚現在就輕輕提起筏竿,然後放回原來高度,這樣鉤餌在水裏是動態的,如果魚兒在這個水層,很容易找到鉤餌從而咬鉤。經過幾次抬竿誘魚,終於筏竿竿稍一個大幅彎曲,周魚起竿刺魚,中了!

魚兒在十六米深處,力道很大,一個勁的往下鑽,好在周魚預先把卸力調鬆了,不然這一下就可能打斷竿稍,為了更方便控製節奏,周魚幹脆完全打開卸力開關,手動卸力。周魚控製著溜魚節奏,沒有和魚拔河,在魚衝刺要線的時候給線,在魚衝刺結束後抬竿控魚,放竿收線,因為隻有一根子線,周魚也不怕掛在漁網上,隻是注意著別讓魚線蹭到網箱間的木板上。當周魚看到竿尖上的魚線顏色已經是兩米的時候,魚兒終於可以透過清澈的湖水看到輪廓了,這也是條翹嘴,隻是比上午路亞釣到的更大,果然還是深水出大魚。等翹嘴被拉到水麵上時,它已經沒多少力氣了,不過為了防止傷到筏竿竿稍,周魚還是用抄網將它抄上來,在這種狹窄地方不適合使用魚鉗。

這條翹嘴有四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一斤半左右,長得很肥,一般秋的掠食性魚類都長得很肥,因為它們在冬基本不捕獵,靠秋儲存的脂肪生存。摘掉魚鉤,周魚提著抄網走到網箱另一頭放掉翹嘴,因為如果在原地放生,它們會影響窩子,雖然這個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周魚還是願意相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重新換上新的酒玉米,周魚再次把鉤餌放到了十六米,繼續動態誘魚。一般翹嘴不集群覓食,但是會在相同水層,因為同一種魚受氣壓,水溫,溶氧等因素影響差不多,但也有例外。在十六米誘魚過了差不多半個時沒口,期間也撒了幾次窩子,沒有效果,看來得重新找水層了。

周魚收回鉤餌換料,從頭開始,全水層找魚。可就是奇怪,無論周魚怎麼搜索,全水層都沒有口,再問問另一頭釣手竿和路亞的幾人也是,沒有口。問題的答案很快找到了,因為魚排上來了一個人,他和孫大哥打了聲招呼,對我們幾個也點頭示意,然後從船上卸下幾袋飼料,這是魚排的主人,姓王。王大哥在幾個網箱挨個撒完飼料,又和孫大哥用當地話聊了會就劃船回去了,我們聽不懂,孫大哥撒完飼料魚就好釣了,讓我們釣完魚去他家吃晚飯,我不用了,帶著鍋呢。

果然,周魚的自動搜索有了咬口,而且是“頂漂”,周魚起竿中魚。這條魚的力氣可比之前大多了,帶著魚線就往深水躥,哪怕周魚已經把手指放在魚輪上當阻力,周魚趕緊把竿稍壓進水裏,因為這樣的摩擦會產生很大的熱量,柔軟的竿稍受不住這樣的高溫會融化變形,放進水裏一來可以降溫,二來筏竿在水裏能有個緩衝作用,防止竿稍斷裂。周魚心地溜魚,放出的線也比較多,因為剛剛的咬口是在很淺的水層,距離水底還有十多米的距離,不怕大魚躥到水底。

周魚這邊和大魚搏鬥得不可開交,那邊路亞和手竿都上魚了,整個魚排現在都是咬口,網箱裏的魚兒在吃飼料,網箱外的魚兒在吃網箱裏漏出來的飼料殘渣和釣魚人的魚餌,一時間熱鬧非凡。

周魚終於把大魚拉到水麵,一看,這是條草魚,為了保險又讓它在水麵嗆了幾口水,草魚這才翻了。為了不耽誤上魚的時間,周魚直接用路亞鉗夾住魚鉤摘鉤,讓這條翻了個的草魚自行遊走,它體力消耗這麼大,應該不會再回到原來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