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和吳德不可以與外界有一點聯係,即使三年以後,兩個人也不能以真實麵目示人。
最令人遺憾的是,當劉老太太下葬的時候,明明隻有三天就滿了三年之約,可惜,吳德亦沒有辦法去看媽媽的最後一眼。在地下墓穴聽著上麵為劉老太太發喪的聲音,吳德跪在那裏無聲地哭泣。晴川亦在旁邊陪著流淚。滿了三年的那一天,吳德衝到母親的墓前,跪在那裏不說話,一直跪了一整天。用手指在地上一直寫著一首詩:天人永相隔,親人淚成河。香魂返故裏,駕鶴即成佛。
一直寫到手指流出鮮血,寫到鮮血滴答成河。回去以後,吳德在床上躺了三天。
晴川知道,吳德心裏有千言萬語。那裏有作為兒子沒有養老送終的懺悔,也有好不容易才相聚,又不得不離開的遺憾。雖然吳德作惡多端,但是作為兒子,他依然有一份孝心。卻因為愛情,沒有得到實現。
對於這一點晴川是愧疚的。然而亦毫無辦法。
劉老太太的一生真是悲慘的一生,孤獨的一生。好不容易與兒子相認,卻白發人送黑發人。在把兒子掩埋以後,居然在一夜之內就找不到了兒子的新墳,那將是一種怎樣的打擊啊?
吳德用手抹著劉老太太的墓碑,上麵幾個字鏗鏘有力:“劉慧嵐之墓”。簡單、幹脆,正如她堅強的一生。為了愛,她堅持了一生,直到死,劉老太太也沒有跟吳德的爸爸合葬,何其悲哀?
憑心而論,晴川是把劉老太太當成是自己的媽媽一樣的對待的。晴川喜歡劉老太太的性格,佩服劉老太太的為人。誰說做二奶都是可恥的?晴川覺得像劉老太太這樣敢於為愛奉獻、敢於與世俗對抗的人更了不起。
人生經曆中“愛”字真是說不清楚。人們往往喜歡為捍衛原配的婚姻而唱讚歌,可是,卻從來也不去考慮,其實在圍城中的人們承受著怎樣的煎熬。也許當初真的愛過,那麼現在不愛了,不可以嗎?為什麼一定要像緊箍咒一樣禁錮自己的思想,為什麼不能為愛爭取呢?
像劉老太太的愛,都太蒼桑,太淒美,吳德的父親也許並未因此而付出多少真愛,卻換來了一個姑娘用心的愛了一生。而且,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卻又覺得仍然會這樣選擇,愛,就愛得無怨無悔。
一如晴川與胤禩的愛。從清朝到現代,愛的死去活來,愛的山崩地裂,愛的海枯石爛,愛的地老天荒。隻可惜,最後還是難逃分開的命運。皆因世上有太多的無奈。
胤禩來找晴川的幾次,每次晴川都能在地下聽到胤禩的仰天悲歎。胤禩在地上悲號,晴川在地下神傷。不能出去,即使過了三年之約,晴川依舊不能再去見胤禩了。這就是愛的無奈。今生緣分已盡。
聽到胤禩講到弘盛很好,晴川就想哭,那個孩子還那麼小,就沒有了母愛,雖然信任桑柔,但是,心裏仍然是心疼的。
胤禩一次次地來,又一次次地走,晴川的心就跟著一次次的煎熬。近在咫尺,卻猶如遠在天涯的感覺,折磨得晴川夜不能昧。吳德每天晚上為晴川按摩,幫她洗腳。真的很體貼。
都說人緣定三生,究竟哪一生才是為自己過的一生,才能與自己的真愛長相廝守。想到這些,晴川不由得想到那句“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如果沒有見到過胤禩,就不會有諸多煩惱吧?
很有趣的是,晴川的一生,有四個男人深愛著她,而她卻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婚禮。
“點點,你回來了?”每個月的月末,點點都會如約而至。
晴川和吳德曆經“逆行鬥轉之苦”,重返人世的時候,見到了點點,這也是在點點離開以後晴川第一次見到她。
當時,筋疲力盡的晴川實在控製不住情緒,哭了,許久不見女兒的相思之苦得到了宣泄,可是點點並無半點難過之情。
兩個人就像是顛倒了的母女。點點很成人地拍著晴川的頭說:“小媽媽,別難過,這不是見到了嗎?以後,我們還是會見麵的。”
弄得晴川哭笑不得。
也許是經過修煉的人遇到事情都很淡定吧?
“點點,離開的這段時間,你好嗎?”
“還好。師傅對我很好,來到人間,我有我的使命,你們不要擔心。你們一定要遵守約定,懂嗎?從現在開始,墓地上麵已經沒有了你們的墳墓,而下麵則有了一個墓穴,那就是你們的新家。在這裏待上三年,你們才能真正獲得新生。否則,我無法再救你們一次了。”
交待完重要事宜,點點就走了,沒有過多的情緒,沒有多餘的話語。
晴川每次看到點點的小模樣,都想把她當成小孩子來親近,可惜,點點其實已與成人沒有什麼分別。她從來也不會撒嬌,不會粘在媽媽身邊。甚至,受了傷以後,都不會喊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