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心中的武俠(1 / 1)

武俠,顧名思義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武,一部分為俠,武是指武功,白了就是你想大俠,首先要保證自己不挨打,武是俠的先行條件,成為大俠你要先有自保能力,而這種能力按照傳統或新派武俠裏,隻要帶有主角光環的人,總是會先苦後甜的,在文學裏這叫欲揚先抑

裏的主角身世總是驚人的相似,身世淒慘,出身卑微,任人欺淩,但仍以德報怨,不心失足摔下懸崖,學的絕世神功

區區幾個月,便神功大成,出深山,扶危難,挽大廈於將傾,功成名就

然後遇見美人,一見傾心

主角周旋在各個美人之間,最後,明白自己的心

最後,攜紅顏歸隱山林,走完自己的一生

這就是武

俠,則是一股精氣神,按照老人所人活一口氣,骨頭是支撐人的外部構造,而精氣神便是支撐內在

那究竟何為俠?古語雲:蓋俠士,古為善武、輕利、搏命者。浮生於亂世,名噪於道衰。披輕裘,挾長劍,策烈馬,引狂歌。

或扶弱濟貧,救人於“急難之事”;或除暴安良,解國於“困厄之時”。其言必信,其諾必誠,其行必果。固常以勇武取重於諸侯,以信義顯名於下。

鑒俠者之道,立乃立舍生取義之誌,結乃結捐軀忘親之情。今日慷慨赴危難,明朝熱血酬知己……垂其丹心俠骨,上驚地、下泣鬼神!

遙望古時,先有《史記》、《漢書》為俠列傳,後有樂府歌辭頌其豪情,唐詩百首讚其英姿,至明清之際綠林豪俠已成文壇顯客。從古至今,對俠客各持褒貶,兼有喜怒者眾矣,是非功罪自有評。

餘沉癮武俠多年,每觀金庸,古龍等人之作,不覺暢快淋漓,讓人心中不平之氣盡抒,遂心癢,但念及餘尚且年幼,力有未逮,所以遲不肯動筆

此乃餘初作,文筆情節尚且稚嫩,望各位海涵

拙作意欲突出俠,餘以為武俠,以武為輔,以俠為主,跟學習是一個道理,父母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學習好,學習代表一切,卻忽視對孩子道德的培養,殊不知,那些才是精氣神,是“骨頭”,因為有了這些,即使在寒冷的冬,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這是學習所不能給予的,武俠也一樣

餘意欲突出那些雖出身卑微但身上那股精氣神猶在的俠客,寫他們麵對國仇家恨的抉擇,

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請拭目以待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