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傅燮論學(1 / 2)

傅燮一部,原本正好是三千人,沿路收羅了一些前來投軍的壯士,陽城、陽翟、郟城又前前後後進補了五百餘人,現在將近三千五百人,一百多條船隻,聽起來不少,可是多是一些舢板,還有一些筏子,運人已經勉強,輜重全然運不動,因此大船運輜重,舟運軍士,速度十分緩慢。

也幸好時辰尚早,又有楊會、張飛等人做戲、突襲,將黃巾軍的暗哨拔除了,等到光大亮,父城之中的黃巾渠帥韓犳兒聽到消息,傅燮一部已經全數渡河完畢,在河岸邊架構起四重鹿角防線,靜等皇甫嵩的大軍到來。

前鋒的職責從來不是破敵殺賊,而正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大軍的行軍掃平障礙。一旦渡過汝水,抵達父城,傅燮和荀續便算是大功告成,可以交差了。

傅燮素麵煞白,強自端坐馬上,問身邊的荀續:“可有皇甫公的消息?”

他乃是北地人,不識水性,這一番過河為了鼓舞士氣,乘坐最危險的竹筏子過來,雖然士氣大振,但是到了岸上,著實感覺頭重腳輕,躲在密林中大吐特吐了許久才出來。

荀續鞍前馬後跑了數趟,代替他布置下防線,又將營寨紮好,布置好了崗哨,這才回返他的身邊,聽他這樣問,張口便答:“皇甫公大軍午後渡河,約莫到了夜間,差不多能夠渡完一半。”

渡完一半,這邊也有了一萬多人,無論如何,父城中的黃巾賊是不能造成什麼威脅了。

“父城之中可有什麼消息?”

“適才荀猛回返,找了幾個鄉黨問了,城中有七八千人,為首一人非是本地人,乃是汝南人,叫韓犳兒。”

“韓犳兒?”傅燮看著荀續,等他繼續下去。

荀續苦笑道:“汝潁雖然常常並稱,不過畢竟是分數兩郡,兩郡之中的名士多有交往,這樣的江湖匪類,卻是所知不多。隻知道這人乃是汝南原鹿人,輕俠出身,仗義疏財,以膽烈聞名,早年間為了鄉人徒手殺死三人,流亡在外,數年前大赦放回,乃是汝南黃巾軍中一員猛將。”

汝南乃是下間最大的郡之一,下轄三十七縣,乃是下郡國之首。東漢郡國並行,管轄的縣有多有少,一般都是十二個左右,超過三十個縣的特大號郡隻有兩個,豫州的汝南郡有三十七縣,荊州的南陽郡有三十六縣。

汝南太大了,原鹿縣在汝南郡的東南角,緊貼著揚州的廬江郡,對於中原地區而言,算是偏遠區域。荀續能夠在短短時間裏掌握到韓犳兒這麼多信息,已經難能可貴。

傅燮點點頭道:“辛苦你了。”

荀續笑道:“我軍中多是潁川北部的人士,對於南邊知道的不多。一時之間,也摸不透那個韓犳兒的脾氣,隻能準備下這是個愣腦袋,聽到消息就領著人殺過來。”

一邊的傅巽笑道:“哈哈,若真是一個楞腦袋,倒是能省下許多功夫。”

荀續的營寨紮得堅實,他有點被害妄想症,膽子不大,營寨立下之後居然還在外頭布下了五道木柵,配合著拒鹿角、壕溝和鐵蒺藜,把大營打造得跟個刺蝟一般。韓犳兒若是傻乎乎地領兵來攻,一時半會兒攻不下營壘,過上一會兒皇甫嵩的大軍一來,隻需要一波反衝鋒,就能擊潰對手。

攻城戰太費勁了,若是能夠在野戰上取得重大的勝果,接下來的攻城戰,就會變得輕鬆許多。

傅燮搖搖頭道:“這個人能夠受到波才信任,獨自統領將近一萬大軍,顯然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不過既然這一段河岸已經占據下來,不管他來不來攻打,我們都已經搶到了先手,眼下吩咐眾軍分批休息,將遊騎都撒出去。”

“諾。”荀續領了命,匆匆出去了。

傅巽笑道:“縝密啊。”

傅燮點點頭道:“中原世家大族才智俊傑,果真不是我們這些西涼邊陲之地的人能夠比擬。年紀,恁得沉穩了。”

傅巽笑道:“我聽荀氏一族有太上神君,八龍,四雛鳳,雙俊傑,一名鋒的法。承若號稱名鋒,依舊這般穩重,那四雛鳳更不知是何等賢才?兄長可見過嗎?”

傅燮正色道:“我隻見過四雛鳳之二,一者荀公達,一者荀文若。”

“如何?”

“荀公達外木訥而內明秀,猶如璞玉;荀文若豐神俊朗,談吐非凡,猶如璧玉。”

“比起承若呢?”

“單論才華,承若遜上一籌;不過,承若行事穩重果決,風采奪人,更勝此二人。端看用於何處了。”傅燮沉思了許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