棃朝國都永安城
一位老者緩步向太學院行來,老者身穿墨色古香緞長衫,一頭銀白的發絲隨意束起,有著一雙深邃的眼眸,身軀消瘦,相貌平常卻有一身書生浩然之氣。
李鴻走進太學院,路過他身邊的太學弟子不時向他打著招呼,他均微微頷首。走過側路來到他的休息之地,看著案上的書籍,自己抄錄的紙張不禁微微失神。
一位意氣風發的中年男子路過門前,看到發呆的李鴻上前打招呼,“李博士,聽您自請退隱,結束教習職務了?”
聞言,李鴻便道“王博士啊,確實是,老朽年老體衰精神不濟,雖然還想再講授幾年,但身體不允許了。昨日已到吏部請辭,今日回來收拾一下事物就準備還鄉。”
王尹聽罷不勝唏噓“昔日李老講授《易》學,聲情並茂,聽者無不如沐春風,我也從中獲益良多,您的諄諄教導猶在耳邊,沒想到今日就要”。
李鴻聽罷默然不語,王尹又道:“李老可有需要交代之事?”
“王博士,老朽在太學院講授也有三十餘載,時光荏苒,今日也要離開了,隻希望同仁能繼續為學子傾囊相授,教人育人為國家培育更多的人才。”罷拱手,王尹馬上還禮,嘴上道“職責所在,不敢或忘。”
“今日老朽收拾便走,此去便要回老家頤養年,就不與各位同仁一一道別了,望王博士替我明,多謝多謝。”王尹聽罷唏噓不已“我知李老喜歡清靜,便待您走後再告之他們吧。”完又是一禮。
“李老年過古稀,也是該回鄉頤養年了,以後隻能通過書信接受您的教導了,如若還有什麼需要做的事情希望李老盡管開口,凡力所能及必不推脫。”王尹完看李老含笑點頭便拜別離去,
李鴻把自己抄錄的書籍紙張一一收好,學院的書籍也整理好放在一旁,看著這些書籍微微歎息。李鴻一生癡迷於書,離開太學院最舍不得的就是這裏的書籍,那些還沒有看過的書讓人割舍不下,離開這裏也不知再從哪裏去找沒看過的書。
眼看快到午時,李鴻便帶著自己抄錄的手稿離去。
走在路上不禁回憶起自己的一生:先祖三代輔佐過棃太祖、太宗,門庭顯赫,太宗年老時感念一門輔佐有功特姓“李”(棃的諧音),希望李家世代為棃國效力,永不忘棃國即是他們的家。從賜姓之後已過二百餘年,李家開枝散葉,宗親遍布棃國。
李鴻生於潼川郡平縣李家便是宗堂所在本家,但父親隻是不受重視之人,從便教導他要多讀書,將來於廟堂之上重複先祖之榮光。
自懂事起,李鴻便勤學不綴,以書為伴。幼學之年後,便訪平縣名師,勤學好問名聲初現。弱冠之年在潼川郡有名氣,成人禮時李鴻爺爺為他取字“逸睿”有雋逸睿智之意。後娶妻生子,二十五歲那年太學院招生,潼川郡舉薦李鴻為太學弟子。後五年,在太學院勤學不綴,博覽群書,教授他的魯博士每次發問都能對答如流,學院內聲名鵲起。在太學完成學業之時,李鴻萬分不舍,太學院藏書為棃國之最,知道以後再想看就沒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