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落日將西的時候,餘暉浸染地,山河會蒙上一層別致的色彩,對於很多人來,這是一個極美極具觀賞性的美景,不可錯過。

更何況是在這極西之地最高的山峰他山之上,站於此地,若極目西眺,落日如火,沉於邊,好一個江山一覽的風光。

傳聞很多年前,聖賢莊的老莊主便是在這他山峰頂觀日三十次,悟出了下聞名的山河指。

此時他山峰頂上便有四個年輕的修士,隻是他們雖然都是麵向西方,卻並不是看著落日遙想當年老莊主悟出山河指時的一番神韻。

因為此時他們就算極目西眺,也看不見落日,有一塊大石頭擋在他們前麵。

這塊石頭很大,很圓,很有氣勢,若是確切的,這是一塊飛來石。

飛來之石,無所考究。

“就這塊石頭?”話的人站的很直,身影也顯得很淩厲,像是一把利劍立在那裏,若是盯著他看的久了,連眼睛都會感到刺痛,很明顯是一位劍修。

不過,並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這個不大的山頂上還有一個和尚的誦經聲一直在飄蕩,誦經聲低沉古怪,那和尚咬出的字音也極其晦澀。若是佛門的弟子,便知道那和尚念得是佛門的入堂經《南無》。

忽而一聲清脆的轟鳴聲,一位****著上身,身材很是高大的修士一拳打在那塊飛石上,發出了別樣的聲音。那修士打完這一拳,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因為那一拳並沒有在石頭上留下印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修士是古族這一代的縱橫弟子,全力一拳,鮮有東西能夠抵擋。

“古族縱橫的全力一拳尚不能留下痕跡,也不知道這塊石頭飛了多久,才凝煉的如此堅硬,莫非真是從異世界飛過來的?”一位書生扮相的修士上前摸了一下那塊石頭道。

“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之前誦經的和尚似乎是念完了佛經,站起來了幾句難懂的偈語,隻是這和尚似乎有些口吃,吐字很慢,也很不清晰,完之後他看了一眼那塊石頭,然後掃視了一下其他人,便身影虛幻,片刻之間消失了。

那古族修士看了一樣那和尚,粗獷的聲音道:“聽聞這一代迦南般若寺的縱橫名叫丈二,以為很高呢,沒想到是個會誦經的結巴。”接著騰身而起,一腳踢在石頭上,便竄上了空飛走了,留下了一個腳印在石頭上。

“不知道若是剖開這石頭,裏麵會不會有一隻猴子?”書生仔細端詳著石頭自語道。

“為什麼會是猴子?”那個劍修問道。

“你不覺得那位剛離去的古族縱橫飛向空的姿勢很像竄猴嗎?而且那和尚誦讀了半的佛經,也算是給這塊石頭開光了,我聽,凡是經過佛門開光加持過的東西,裏麵肯定有好東西。”書生笑道。

“莫名其妙。”劍修嘀咕了一句,然後揮劍斬向那塊石頭,三息之間,便斬出三萬三千劍。接著禦劍而去,沒了蹤跡。

隻是那塊石頭上布滿了劍痕。

看著前後離開的三人,書生輕笑了一聲,全然不在意那塊石頭有多硬,伸出一根手指在石頭上比劃了起來,然後轉身慢慢的走下山,留下一行字在石頭上:鏡湖聖到此一遊。

大秦治世一千一百四十五年,有飛來石落於他山。

四荒的縱橫弟子於下行走,一探是非,卻不得究竟。

後《國書》記載:他山飛石,西遊問路,乃冥禍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