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在何方?(1 / 2)

縱觀原作,廖師傅出鏡的次數雖然不多,但一個“滿”字,足以道盡他的為人。

武者揚名,不外乎切磋爭勝。

踩著他人的肩膀上位,向來是不二法門。

全禪城誰最能打?當然是葉問!

於是就在開館當日,廖師傅便上門拜訪。

葉問直言不方便比武,廖師傅二話不等他。更美其名曰:閉門切磋,勝負結果絕不外傳。

倘若廖師傅是個愛武成癡的人,在葉問家中的一番表現,歸咎於不曉人情世故,倒也合理。

可惜他不是,所以當中態度,不言而喻。

如果雙方切磋下來,是葉問敗了。宋光敢斷言,這個消息當就會傳遍整個禪城。

武館初設,亟待大展一番拳腳。誌得意滿,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廖師傅需要一場勝利,來奠定他在禪城武術界的地位。

而最後的結果,相信看過原作的都知道,毋庸贅言。

到了原作後期,在日軍道館,比武爭米那一段,廖師傅出言要再挑戰三個學徒。

或許是想多爭一些口糧,又或許連番勝利讓他找回了自矜武藝不俗的感覺。

很可惜,他輸了。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家中老也失去了頂梁柱。

誰人沒有欲望和私心?人性千麵,單純以好人或壞人去評價一個人,是個笑話。

雖然宋光對廖師傅的觀感,遠遠比不上武癡林來得要好。

但是支線的存活任務裏,廖師傅名列其中。再怎麼樣,犯不著跟獎勵過不去,能救便救吧。

“這位兄弟,有何見教?”

一聲詢問,將宋光飄遠的思緒拉了回來。

循聲一看,原來是廖師傅。已然走到宋光跟前,麵帶疑惑地看著他。

“我見你站在這好一會了,有什麼事嗎?”

“啊,抱歉,看到又開了一間武館,多看了幾眼。”宋光抱拳還禮,解釋道:“我家掌櫃也是習武之人,好訪名師,所以我們當夥計的時常也會留意一下。”

一聽是要拜師學武的,廖師傅言語間多了些微自得,看向宋光的眼神也滿含讚許:“不是我廖某人自吹自擂。我泰山堂一脈,在南方還是有名氣的。這都是一拳一腳打出來的,不摻一點水份。”

宋光暗自偷笑,現在的廖師傅隻差來一把山羊胡子撚幾下,活脫脫就是一派前輩高人憶當年的模樣了。

廖師傅如此姿態,倒讓宋光起了玩心,隨即扮作崇拜狀,一臉急切地問道:“廖大師,您這武館幾時揭匾呀?”

對於“廖大師”這一稱呼,廖師傅表示很受用。拍了拍宋光的肩頭,笑道:“三日後,八月廿八。到時記得要來捧場啊!”

“一定一定,我回去就跟掌櫃的!”

此行最關鍵的信息已經得到,宋光也沒心思跟廖師傅耗下去。扯了幾句沒營養的應酬話後,便找個由頭離開了。

氣雖已接近入秋,但午間的陽光依舊毒辣。方才對此間事物感到新鮮,再加上記掛著任務之事,所以也不覺有甚不妥。

現在放鬆下來,宋光才發覺自己東逛西瞧一番,走了許久,早已是腹中空空。

趕忙在路邊買了兩大塊燒餅。又尋著一處茶攤,往陰涼處一坐。就著茶水,大口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