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西秦往事 二(1 / 2)

太武皇帝雖攻下潼關,卻損失了許多兵馬,故而心中毫無喜悅之情。按他的想法,馬上就要揮兵西進,渡過衡江,一股氣將長安城取下。誰知道命使然,這個時候他卻生起病來,服了隨軍禦醫開的幾貼藥,非但沒有好轉,病勢反而愈見沉重。權衡之下,隻得留下副帥留守潼關,自己起駕回雲陽去了。

回到雲陽之後,太武皇帝心中十分不甘。可是他的病況不由得他再禦駕親征,想了一想,又將那元恢從獄中放出,又給了他十萬兵馬,讓他回到潼關,戴罪立功。

元恢回到潼關,將軍馬整頓了一番,共計二十萬大軍,向衡江郡內進發。苻石知道衡江郡內無險可守,故而沒留一兵一卒,全部撤過了衡江。所以元恢的魏軍沒有遇到抵抗,順利的到達衡江東岸,將大營紮了下來。

這元恢能當上元魏的大將軍,又受到太武皇帝的重用,自然不是無能之輩。隻是這苻石仿佛是他的克星,加上西秦禦駕親臨,三軍用命,又有王勇親自坐鎮指揮,元恢用盡一切辦法,仍然無法跨過衡江一步。太武得知,又嚴旨將他切責了幾回。

無奈之下,元恢鋌而走險,在一個夜晚親自率軍偷渡衡江,攻擊西秦軍大營。誰知早被王勇料到,埋下伏兵,將魏軍痛擊了一番。元恢帶著慘兵敗勇欲要撤回江東,卻被西秦軍的流矢射中,一命嗚呼。主帥已死,魏軍頓時大亂。王勇乘機帶兵反擊,渡過衡江,一路將魏軍殺斃無數,隻追回潼關。

魏軍回到潼關,副帥清點人馬,二十萬軍馬隻剩下八萬餘人,隻好將這些殘兵集齊,一味死守,絕不出戰。太武皇帝聞得此敗,龍顏大怒,又待禦駕親征,誰知卻引動舊疾,過了十餘日就駕崩了。

太武既崩,太子在眾大臣的擁立下即位,是為大魏孝仁皇帝。孝仁帝與乃父不同,自幼受漢學熏陶,為儒家思想影響甚深。故而他十分厭兵,想要與百姓修養生息。

於是孝仁帝遣出使者,與西秦談判議和。王勇雖然在衡江一戰中大獲全勝,卻深知還無法動搖元魏的根本,此時議和,對西秦也不無裨益。

於是雙方放下刀槍,掄起唇槍舌劍,在談判桌上一爭高下。最後議定,魏秦罷兵,修永世之好。西秦須將衡江全郡交與大魏,全軍退回衡江之西。大魏則承諾西秦保有關中之地,永不入寇。雙方劃定,以衡江中線為兩國之界線。

百餘年來,這一協定一直被雙方所遵守,雖然偶爾也有些的摩擦,卻從來未越過雷池一步。沒想到,這百餘年的禁忌,在大魏十五年一個秋日的清晨被打破。

…………

隨著領頭的船隻,其他的船隻也紛紛駛過江心,加快速度,向東岸急衝而去。布驚鳴站在自己的指揮位置,一手握住佩刀,一手緊握拳頭,由於太過用力,指甲都已經掐入肉中,可他渾然不覺。他死死盯著那些駛過江心的船隻,仿佛眼神也化作了銳利的羽箭,直射向敵人的船隻。可是敵人終歸是越過了邊境下,就在他的注視下,在他率領的震字營的羽箭瞄準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