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開平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亥時,大雨。

京都,雲陽城,安化王府。

“王爺,叛軍已攻入宮城,皇上退往景陽宮,身邊僅有右弼大夫、中郎將、貼身內侍等十數人。”

望向宮城方向,火光在雨夜中忽明忽暗,隱約傳來叛軍的呐喊聲,安化王元亨站在雨廊下,神色陰晴不定。

“王爺,末將已將佐毅軍調至麾下,隻待王爺旨下,將士們誓死效命。”王府護衛統領林翰跪至廊前,急切望向安化王。

雨勢愈大,蟒袍下擺已漸濕透,安化王毫不為意,眉頭稍皺,麵沉如水,手指輕輕敲擊護欄。片刻,轉頭看向身邊,“安先生,現下如何決斷,還請先生指教”。

“殿下,愚以為現時不能輕取妄動,隻宜靜觀其變。”安思遠收回望向宮城方向的目光,轉過頭,道:“林統領,命人再探,吾要隨時知曉宮中的情事。”

林翰領命而去。

“殿下,當今無道,李虎、寧之仁等以清君側起事,九門皆陷。殿下如起兵勤王,則賊勢大,恐難成功。如起兵助賊,即便得手,亦恐難服人心。”

“如今隻好坐觀其變,待得當今被逼退位,下無主,以殿下賢明聲望,人心所向,愚定能服逆賊,以奉殿下為下之主,則殿下不費一兵一卒可登大位,千古之下亦無須背負弑逆二字。待大位以定,殿下如要殺賊,易如反掌耳。”

“待得殿下勵精圖治,使得海清河晏,下太平,中興二字亦能當的過。”安思遠望向雨幕,緩緩而道。

“先生高見,本王如能僥幸成功,得登大寶,定不辜負先生的一番心血。”安化王道。

“當今在位十三年,奸佞當道,災頻現,民不聊生,望殿下施聖人之術,以解百姓之倒懸,則吾望足以”。雨勢稍緩,安思遠並無喜色,白皙的臉上反有隱憂。

“定不負先生所教”。

景陽宮。

大魏皇帝端坐建極殿禦座之上,目光平視宮門方向,神情麻木。

“皇上,逆賊已攻破內城宮門,正向景陽宮殺奔而來,皇上快隨微臣們避走吧,皇上。”老臣右弼大夫韓如恢花白胡須不停抖動,帶著哭腔勸道。

“是啊,皇上,暫避逆賊鋒芒,待到安全之地,下旨招兵勤王,定能破賊,恢複河山,就請皇上隨微臣等移駕吧。”群臣勸道。

皇帝環視座下十數臣子,悲聲道:“暫避鋒芒?九門被圍,賊已將至,如何暫避?安全之地?下之大,子之地隻在這禦座之上,何處安全?招兵勤王?朕禦極十三載,受朕恩寵者何其多,而如今隻爾等數人在朕身邊,又有何人肯來勤朕?

停了一晌,又道:“朕無德,平素不納爾等忠言,枉縱宵猖獗,以致逆賊今日如此,恨我大魏百餘年基業毀於一旦,朕亦無麵目於地下去見列祖列宗。朕心意已決,死也要死在這建極殿上,絕不受辱於宵之手,爾等可各自逃生去吧。黃保兒,將朕的子劍取來。”

這時,殿外嘩聲大作,叛軍已攻破景陽宮門,轉眼即至。

群臣整束衣冠,跪至禦座前,齊聲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陛下蒙此大亂,恨臣等皆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平定賊亂,匡扶社稷。惟有死而已,以示臣等之忠心赤膽。”

砰然聲響,建極殿正門已被撞開,甲兵迅速衝入殿內,環列四周,將皇帝及群臣圍住。銳鋒營統領巴蒙頂盔貫甲,手持鋒刃而入。

皇帝端坐殿上,瞪視道:“巴蒙,爾家世受皇恩,朕亦屢有恩澤於爾,為何今日從賊,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巴蒙上前一步,直視皇帝,道:“陛下,臣一介武夫,不明白許多的道理。可皇上親信奸臣,殘害忠良,至怒人怨,臣還是有幾分明白的。今日事全由李大人、寧大人做主,臣不過聽命行事而已。事已至此,陛下可怨不得臣。”完之後,隨手砍到上前阻攔的眾臣,直逼禦座之下。

皇帝站立起身,拔出寶劍道:“朕乃大魏子,絕不受辱於爾等宵。”完,將劍橫於肩上。忽又問道:“太子現在何處?”

巴蒙答道:“不勞皇上費心,沙將軍已領兵去往東宮,太子殿下不久必追隨皇上於地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