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良的媳婦在短短的幾天裏就經曆了生離死別,她經受不住這重大的打擊,就在村北的小樹林裏上吊自殺了。當人們發現她時,她的身體已經僵硬了,唯一讓人不解的是,她自殺前在自己的臉上塗滿了灶間的灰燼……
五、創傷難複 隱瞞秘密
李守信直到四類分子被“摘帽”的那一年才出了監獄,在34歲那年與一個離婚的女子成了家。妻子的身體嚴重畸形,但不管怎麼說,終究像個家的樣子了。第二年,妻子生了個胖兒子。兒子滿月那天,李守信喝醉了,他哭得捶胸頓足、涕淚橫流,屯中的老人們都抹著眼淚說,這孩子是個老實巴交的好人,這些年真是冤出水來了,就讓他哭哭吧,這孩子的心實在是太憋屈了。酒醒後,他就像沒有這回事兒似的,仍舊是沉默寡言,隻知埋頭幹活兒,不管是莊稼活兒還是家務事兒,都沒命地幹。
一晃又是20年過去了,李守信的兒子也考上了大學,正在南方學習企業管理,還有半年就要畢業了。
李守信想不到的是,日本人又一次在地方領導的陪同下找到了他。
那天,兒子正放假在家,三口人剛要吃午飯,見來了客人,就放下碗筷,迎了出來。
領導們說,日本國的鈴木先生這次是專程考察來的,要在東北地區上一個大項目,總投資達三億元人民幣,如果我們能夠留住他,對拉動地方經濟、造福大淩河畔的老百姓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鈴木先生是我們最尊貴的客人。
接著,鈴木又通過翻譯說,他的父親幾十年前曾在中國的東北生活過,當年還曾經率領一些中日記者采訪過李天良先生。鈴木又補充說,他小時候就聽父親講過一個神奇的故事,說李天良先生是個製筆奇才,曾製出一支世所罕見的奇筆,這支筆兼有文物收藏和開發研究的價值,當年他的父親始終沒有見到,但是他老人家相信這支筆還在人世間,如果有,哪怕不能用了,他也願意高價購買。
李守信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冷冷地打量著這位鈴木先生,往事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忽然,他一股怒氣湧上來,語氣生硬地說:“沒了,你死了這條心吧。”
翻譯隻好委婉地告訴了鈴木,鈴木遺憾地聳了聳肩,告辭了。
地方領導不死心,仍動員他說,如果有還是拿出來吧,一來可以鞏固中日友誼;二來可以借機會留住外商,這對地區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三來嘛,你本人也可以……
李守信仍冷冷地說:“你們不覺得給我這個平民老百姓的帽子戴得高了點嗎?實話告訴你們吧,就是有,我也不會賣的。這個鈴木是誰?他是日本鬼子的後代。他買?甭想!”
李守信的兒子李小永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否存在,但是,他看不慣這些領導們的態度,也冷冷地說:“咱們地區是窮,但招商引資是互利互惠的事,要平等商談。不客氣地說,我對鈴木這種財大氣粗的架勢非常反感。你們也別忘了,乞丐的心態是振興不了民族的。”
這些地方領導的臉紅了,十分尷尬。
六、追憶往事 坦露心聲
晚上,李守信一家正在看電視,在錦州台的節目中,看到了今天到他家來的日本人鈴木正在接受記者采訪。鈴木談起了自己的父親,說他父親在幾十年前是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欺騙才來到中國的,現在老人家已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了,痛定思痛,他語重心長地囑咐兒子要日中友好。鈴木還說,他父親在回日本後曾見到了中山守永先生,當他老人家告訴中山守永關於李天良苦心製筆的經過後,中山守永激動地哭了,但是,那些年中日兩國尚未建交,中山守永先生是帶著遺憾離開人世的。鈴木又補充說,中山守永先生因腿部有殘疾,不適合當兵打仗,在侵華戰爭中僥幸沒有成為炮灰。但是他的親人卻在那場戰爭快要結束時,都死在廣島的原子彈爆炸中了,隻有他幸免於難。不過,他也因腿部殘疾,部分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所有家產也在原子彈的爆炸聲中化為烏有。從那時起,他對生活徹底絕望了,有幾次甚至試圖自殺,終身未婚,也沒有後人。
鈴木又從衣袋裏拿出一張發黃的黑白照片來,攝影記者馬上用鏡頭來了個特寫,李守信一家三口人也清清楚楚地在電視畫麵上看到了這張照片。當鈴木又說起他得知李天良老先生已經去世很久,這些物件又都不存在了,他怕刺激李家後人,就沒有告訴他們全部實情。
這時,李守信蹦了起來,又猛地跪在地上,失聲痛哭。
李小永好容易才安慰好父親,當他聽完了父親沉埋在心底的秘密後,激動不已,他望著電視屏幕上的熱線電話號碼,撥通了電話。
第二天,鈴木來了,官員們來了,記者們來了。李守信指給大家埋藏的地點,人們小心翼翼地挖出了這個瓦罐。這時,記者的鎂光燈不斷閃爍,正在抓拍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瓦罐挖出來了,這些東西雖然曆經半個多世紀的埋藏,但是竟然完好如初。
李小永說,他們想舉辦一個書法家盛會,用這支筆進行創作,真正顯露出這支筆的神奇。李守信也托著瓦罐激動地說,他要在有生之年,將這些東西葬在中山守永先生的墓旁。
鈴木先生通過翻譯激動地說,這回他的心願能了了。他說他父親如果聽到這個消息該會多麼高興啊,因為他老人家是這對異國兄弟的知情人。他為自己先前想高價購買的想法而感到羞愧,他要給父親親自講述這人間的至情。
鈴木又說,他知道李小永大學快畢業了,他對於這個重信義的世家非常感興趣,他認為李小永具有優秀的企業管理知識,這個新成立的公司由李小永在畢業後親自掌舵,他才會完全放心。
李小永微微一笑,說,鈴木先生,您還沒問我是否同意呢?
鈴木說,年薪數肯定會讓您滿意。
李小永搖了搖頭,又接著說,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提出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投資地點必須選擇在我的家鄉。
鈴木打量一下李小永,拍了拍他的肩頭,鄭重地說:“你是一個為家鄉負責的人,我相信你也是一個為公司負責的人。好,我答應你。”他又環視著周圍的官員們說:“合同就按這個承諾簽!”
在場的人聽罷,都熱烈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