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話劉表安頓荊州不提,李儒與董卓曰:“此日已並丁建陽之軍士,欲圖廢帝,宜速發,遲則生變。”
董卓然也,忽人來報,卓令見。
來人曰:“將軍,並州軍馬,不知誰人煽動,於軍營嘩變鬧事,更兼四出,搶掠百姓財物,此如何是好?”
“速速製止!我隨後就來。”卓聞此言,決然而起,欲持劍往出。
“慢!此事主公已知,你且退下吧。”李儒聞言,道。
待得來人退下,卓曰:“兒阻我甚?”
“父親,並州軍馬軍心難穩,此是事實,殺丁建陽並其曲部,本該犒賞三軍,奈何我等並無多餘財帛,不若任其搶掠一番,百姓皆忌恨之,可收其軍心。”
卓曰:“此之可行?”
儒曰:“若為當下,也無辦法,雖是傷民心,卻可得軍心,父親尋得時機,再加以製止,尋些帶頭之人,殺之,一可震懾軍馬人心,二可稍挽回民心。”
卓曰:“軍費告急,若以此籌集軍費,可乎?”
儒遲疑,道:“若欲如此,當斬盡殺絕,不可留下活口,恐有損父親聲譽。”
卓喜道:“此事交與你與二弟董旻處理,萬事皆托付於你了。”
儒曰:“若得廢立子,軍資之事,或可不必如此捉襟見肘,介時,父親也可少懈。”
卓曰:“朝內大臣,於此事何見?”
儒曰:“風聞子無故賜死大將軍何進,百官於廢立之事,多見沉默,未有他言。”
卓曰:“如此,廢立之事,時機已到?”
儒曰:“遲則變,宜速行,明日朝會,便是機會。”
於次日,卓劍履上殿,百官無事,卓出,大喝道:“今子無德,擅殺大臣,處事膽怯,毫無帝氣,吾觀陳留王協,聰辨機警,行事有節,可堪大任,今欲學伊尹,霍光之事,廢帝立陳留王,諸位以為如何?”語畢,擎劍在手,青麵獠牙。
百官盡皆栗然,唯一人,決然而起,大喝道:“莽夫安得放肆!廢立之事,豈容汝等一言而決?欲造反耶?”卓視之,乃是校尉袁紹,卓聞言大怒,喝道:“汝欲試我劍鋒利否?”
此時,一人喝道:“汝有劍,我便無麼?袁公子,接劍!”乃擲其劍與紹,紹拔劍,觀其人,乃當值校尉,淳於瓊也。
兩者劍拔弩張,大臣皆勸,紹與瓊二人,於百官掩飾下,直出宮門,往河北逃去。
自此,卓無所忌憚,廢帝辨,立陳留王,史稱獻帝。
紹出河北,卓以將軍之職封之,以安袁家。
一日呂布獨於府內喝著悶酒,又想起義父丁原,更覺惆悵,遂騎著赤兔寶馬,領二軍士,往城外狩獵,出得城門,見一村落,濃煙滾滾,呂布乃與二軍士往觀之,見得強人在此村落劫掠,殺傷人命,呂布大怒,揮戟向前,殺敗強盜救下眾人,眾人感激。呂布下馬,在強人身上搜得並州軍士舊物,大疑。
卻董卓廢帝,檄文傳至陳留,一人見之,大怒不止,乃喝道:“董家兒,欺君罔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人乃陳留太守,張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