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開講國學奇書《菜根譚》,我是心情坎坷,忸怩不安的。一來,我的年齡尚輕也沒有什麼可以掛個門麵的資曆背景;二來雖然自幼就喜愛中華古典文化,沉迷書海數十餘年,但也的確沒有拜過什麼所謂的國學大師,所以,從師門這一塊看就又多了個短板。三來,平日裏我的生活簡單,就是上好課,如果還有些業餘時間的話那就擺弄下琴棋書畫這些雅致來附庸風雅一番,所以也沒在在什麼協會或者研究會露過臉掛過名,那麼招牌上麵也就再短了一截。
如此這般,我作為後輩年輕人,一沒資曆,二沒名師,三沒招牌,而現在卻要開講這博大精深的中華國學,我的內心必然是誠惶誠恐的。要知道,現在喜歡研究國學的人中有那麼一部分就喜歡講個論資排輩,若講課的是個名門大師則無論其觀點如何都要鼓掌喝彩,若是像我這樣的自大之徒敢上這台麵來耍則就隻能等著被看笑話被吐槽批判了。
可如今我還真戰戰兢兢地上了這個台子,也要貿貿然地準備開講國學了。故而,在開講前還是把主動先給大家把自己老底給揭一揭,卸下擔子一身輕嘛,講起來也就更能夠更自然一些,我歡迎大家對於我解讀的內容隨時提出批評,也歡迎大家能夠在本文的留言板後和我討論。
扯了一大堆閑事,我們回歸正題,我先來解釋下為何開講的第一篇選擇講《菜根譚》。
中華文化縱橫上下五千年,其諸子百家的內容可謂是源遠流長燦若浩瀚明星。在國學精品中對其主流哲學派別的作品解讀現也算是百家爭鳴了,所以,我就從這些文庫之中先挑這部如今解讀較少卻也飽含智慧的《菜根譚》開始,雖不能算是獨辟蹊徑,但也算是個稍眾的方向,望能用簡單樸實的文字以滋讀者的興趣讓大家多少能有些心得受益。
《菜根譚》簡介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曆史。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洪應明在早年熱衷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在期間著書立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和生活領悟注於筆墨之中,繼而寫下了這洋洋灑灑的三百多條語世集。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菜根一詞來自北宋學者汪信民,大意是若是一個人能夠適應清貧的生活,則無論做什麼都能夠有所成就。洪應明聞此句頗有心得,故而創作出這部曠世奇作品。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起思想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修身,處事的智慧。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鍾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所以,我選擇從《菜根譚》講起,就是希望借這部作品對初接觸國學文化的讀者能夠起到由淺到深的引導作用,而對國學文化的發燒友也能夠體會到酌怡情的意趣。
從今起,我將每日為大家解讀《菜根譚》裏的語錄,數量的話請諒我由心情而定,樂則解讀個兩三條,激則解讀個四五條,靜則解讀一條。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這第一條的解讀。
《菜根譚》第一章——立德修身,平處坐,低處行
潔身自好,棲守道德
原文: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老黃譯文:能夠堅守道德準則的人,雖然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則必然落得永遠孤獨。真正的高人能夠看透身外之物而心胸豁達,他們考慮的是死後千古的名譽,所以,他們寧願忍受那一時的寂寞也絕對不去選擇那萬世的淒涼。
德高者必是寂寞的,所謂世人皆醉我獨醒。尤其是年輕人,若是以高道德要求來修身自己,則麵對世間那俗世的眼光則必然要學會麵對孤獨,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