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琴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繼續撿起桌子的奏折念,念著念著,突然念到了一折奏折,麵的內容並不是某某履曆了,而是有關於萬國朝貢的事情。
“皇阿瑪,這些人是來給您朝貢的,您聽著為何鎖著眉心呢?”蘭琴一邊念,一邊心地覷著康熙的神色道。
“番邦豎子,無不覬覦我大清的大好河山。什麼英吉利的主教,找我大清建築教堂,發展教士,傳播什麼主,當真是無理得很。”康熙不悅地道。前幾年,因為與英國主教之間的矛盾,康熙猶自記憶猶新。
蘭琴看著這位名噪千古的帝王,心裏卻在感歎:怪不得大清後來沒落了,還是從康熙這裏開始閉關鎖國了呀。對別人的優點避而不見,自視甚高,後來才釀造成了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等等禍事。
“皇阿瑪,蘭琴覺得我大清國力強盛,萬物豐饒,珍寶無數。讓這些外邦藩國來見識見識大清的威,也不是不可以。順便,皇阿瑪也可以看看他們都有一些什麼好東西,甚至可以派使團去看看。”蘭琴心翼翼地道。她也知道憑借她一人之力,無法扭動曆史旋轉的大齒輪,可是不是有蝴蝶效益麼,或許她一句半句話能掀起一股股的浪花呢,這也不準?
康熙抬眼看了看蘭琴,隻看得蘭琴都覺得自己後背都開始發毛了,才用一種威嚴無的聲音道:“豎子國,我大清地廣物博,什麼沒有,不用去看。”
蘭琴在心裏默默地哀歎了一聲,她打算不在這個話題糾結了,康熙一向自命不凡,且又的確雄才偉略,哪裏會聽得見她一個女流一輩的話去了。
“皇阿瑪,那這個您怎麼還是批了一個準呢?”蘭琴道。
“既然他們要來看,讓他們來。揚揚國威還是不錯的。”康熙閉著眼睛道。
“皇阿瑪可要忙活了,這日子定在了頒金節呀?”蘭琴瞧著康熙朱批的朝晉之日,是十月底了。
“嗯,朕已經讓他們在準備了。”康熙道,眉眼間似乎有了疲態。
蘭琴連忙道:“皇阿瑪,兒媳瞧著您好像累了,不如喚宮人進來伺候,暫且歇息一下?”
康熙點點頭道:“嗯,精神頭越來越短。也罷,今日到這裏吧,你帶著弘曆回去吧。”
如獲大赦一般,蘭琴從乾清宮帶著弘曆出來後,隻見四爺正邁著大長腿往這邊來。
“阿瑪!”弘曆見著四爺,很是歡喜地直擺弄著胖手。
“有奶便是娘的豎子!”蘭琴在心裏罵了一句,全因為四爺這段時間特別巴結弘曆,每次見他都會給他帶一些玩意兒,弘曆雖人,但是卻很會看人臉色。
“乖,爺的弘曆,今日在皇爺爺這裏,開心不開心?”四爺像模像樣地跟弘曆起話來。蘭琴別過臉去,以前可沒見你這樣跟孩子們輕言細語的。
弘曆還聽不懂,但是他能明白四爺傳遞過來的意思,那是要他調節氣氛,嘻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