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孫堅之死(1 / 2)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承平00多年的東漢,經過了黃巾起義的大亂後,諸侯林立,漢室衰頹,亂世又降臨到了華夏大地。

襄陽,峴山,孫堅率領部下000餘人追擊黃祖敗兵,行至一片茂密的竹林裏,色漸暗,放眼望去一片昏暗,不辨人影,家將黃蓋勸道:“主公,我軍追擊百裏之遙,體力殆盡,士兵怕是沒多少體力了,此處竹林茂密,怕有伏兵,請主公不要追擊了。”

孫策停下腳步,緩和了下呼吸,將散亂的盔甲整理幹淨,方歎道:“公覆啊,不是我不想停下,讓士兵們歇息,實在是袁公路催得緊了,他急於攻下襄陽,而這黃祖又是襄陽大將,領兵駐紮在外,擋我大軍,袁公路是非要他的人頭不可,現在賜良機,敵兵不滿千人,黃祖已經唾手可得,萬一讓他跑了,讓我如何對袁公路交代,襄陽又何時能下?到時候不知道又要死多少兒郎。”

“可是主公,此處地形險惡,密林裏不辨東西,主公不可以身試險。不如就讓我領兵入林,主公在外休息即可。”程普也勸道。

“嗬嗬,”孫堅一捋額下長髯,“德謀不必勸我,想我孫堅起兵以來,無不與兒郎同甘苦共進退,豈能因一時艱險就退縮,行百裏者半九十,公覆,讓兒郎們堅持一下,捉到黃祖在回營。還有,一會你領兵五百向左路追擊,公覆領兵五百自右路追,我自領兵一千追擊中路,注意不要離中軍太遠。若是追到,放響箭為號。

“諾!”黃蓋與程普應道。

此時竹林裏,黃祖自荊州各處募集的援兵早已被打散,散落各處,隻剩下家兵五百及及時逃跑的壯士,真如喪家之犬,近千敗兵進到竹林裏,奔跑良久,總算逃出生,大家臉上一副活下來了的表情,隻有黃祖臉上依然嚴肅,皺著眉頭,思考著什麼。

“主公,”黃祖手下大將陳就道:“主公為何愁眉不展,想此處竹高林深,那孫堅不可能還追。”

“是啊,主公,陳就將軍的沒錯,我們總算逃出來。”

“混賬,”黃祖厲聲喝道,“州牧大人命我募集援兵,你們看看現在還剩下幾個,連本部兵馬都損失殆盡,讓我怎麼向劉荊州交代,怎麼高興的起來!”

“主公贖罪!”

“末將有罪,請主公責罰!”

看到身邊跪了一圈的手下愛將,黃祖一聲長歎,“都起來吧,想我四萬大軍,被孫堅兩萬人擊敗,不是沒有原因。除去本部一萬,剩下的大部分是剛剛招募的農民,兵甲都沒配齊,拿來野戰,想不敗都難,可恨孫文台,趁我大軍沒進襄陽就進攻,卻不是你們的錯。”

“主公,謝主公不責之恩!”

黃祖心中暗思:“這次不止援軍盡覆,連劉荊州給我的一萬大軍也沒了,這事幹係太大,恐怕家族都保不了我,想我黃家荊州名門,怎麼能受此大辱,罷了,與其苟且偷生,不如自我了斷了吧!”

想罷,抽出佩劍,就要割喉自刎。

周邊眾將見此,嚇得連忙阻止,搶下黃祖手裏的佩劍,勸道:“主公何必如此,何必如此!主公不可輕生啊!”

“此次戰敗,責任在我,我若不死,難道還要回去受辱嗎?”

“主公,我們還有千人,沒到必死之地,孫文台不來追便罷,倘若追來,咱們還有機會,若是將孫堅殺了,足以抵消敗績,主公,慎重啊!”陳就道。

“不錯,陳就的對,”黃祖帳下校尉鄧龍,張碩,韓稀皆同意道。

“善,此言大善。既然這樣,就算他孫堅不追,咱們也要誘他來追。陳就,你速將手下兵馬分成隊,每隊十人,散布竹林,廣插旗幟,佯作大隊人馬所在。”

“喏。”

“鄧龍,你選出弓箭手,上到竹林高處,觀察敵人動向,如有異動,速速著斥候來報。”

“喏。”

“張碩韓稀,你二人率大部埋伏在側後,帶我引敵軍過來再伏擊,成敗再此一舉,不可有失,明白嗎?”

“請主公放心,末將省的。”

“都去準備吧!”黃祖抬頭仰望星空,心裏默默祈禱,祈求上蒼庇佑,忽見東南方一顆流星劃過際,心中大喜,信心倍增,家學淵源的黃祖心裏明白東南必有將星隕落,最有可能的隻有孫堅,看來不亡我,孫堅今必死。忽然又見兩星白光大放,黃祖心裏一沉,暗歎荊州從此多事。

孫堅所部休息完畢,兵分三路,直入密林。統率中軍的孫堅心裏迫切的想捉到黃祖,行進十分迅速,快而不亂,可見這支軍隊經曆了討董之戰後成長十分迅速,已成精兵,孫堅不愧為孫武之後,頗有練兵之能。

越進竹林,方位越發不可辨,加上月色漸濃,寧謐的竹林裏平添了一股陰暗氣息。

黃祖利用地形和疑兵,將孫堅所部分散,逐漸將孫堅誘到埋伏處,一時間伏兵盡出,孫堅的中軍被殺的大敗,密林深處,月光越發明亮,孫堅拿矛剛放到一名敵軍,環顧戰場,竟然發現敵人將自己包圍,不由大怒,連聲呼喝,叫士兵發出響箭,令左右兩路大軍來援,心想應該能拖住敵人,等到大軍來援,再將敵人一網成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