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九路諸侯討董,龍治揚名天下(1 / 2)

公元190年,平原縣軍營,三個人正在大戰,一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手持丈八蛇矛,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正是張飛張翼德。一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手持青龍偃月刀,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正是關羽關雲長。一人身長一丈,身著白袍銀甲,手持銀長刀,威風堂堂,有儒將之風,此人正是重生的龍治龍子興。三個人你來我往,張飛和關羽已經汗流浹背,而龍治卻輕輕鬆鬆的,氣不喘,神不慌的對關羽張飛道:二哥,三哥,大哥要來了,今就到此為止吧。張飛,道:哈哈哈,子興的武力越來越強啦,二哥和我聯手都不是子興的對手,真是爽快啊,哈哈哈。關羽又道:是啊,子興,翼德的不錯,子興的武藝已經冠絕下,誰能擋之。龍治對關張,道:二哥三哥就不要取笑弟弟啦,還是去訓練大軍吧,到時候,為大哥一統下。劉備來到三個人麵前,道:二弟,三弟,四弟的是啊,如今我軍兵強馬壯,一統下,興複漢室。自從龍治來到漢末,已經有一年的時間,龍治遇劉備等人,龍治就決定輔助劉備一統下,劉備也像對關羽,張飛那樣對龍治,久而久之龍治就成為了劉備的四弟,暫且不表。

劉備官居平原相,大軍萬。賬下文武有:關羽,張飛,龍治,陳到,太史慈,典韋,許褚,徐晃,於禁,樂進,李典。郭嘉,徐庶,荀攸,張鬆,荀彧,田豐。劉備拜郭嘉,徐庶,荀攸,張鬆,田豐為軍師參謀軍事。拜荀彧為主薄主管內政。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爆發了董卓討伐戰,公元190年6月1日,聯盟軍由: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第十八鎮,平原相劉備。

第十九鎮,濟南相曹操。

首先,各路大軍聚齊後,盟主袁紹第一次升帳和眾諸侯商議進兵。當袁紹在安排好其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後,提出更需一人為先鋒以直抵汜水關挑戰董卓兵馬時,長沙太守孫堅立刻自告奮勇挑起了先鋒的重擔。此為孫堅在整部《三國演義》的第一次露麵,可是一出場就給人感覺血性異常,想必袁紹的誇獎“文台勇烈,可當此任”也不僅僅是出於客氣禮貌,也多少代表了當時眾諸侯們的整體評價吧。孫文台果然真英雄矣!後續孫堅率領手下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一馬當先、艱苦作戰的細節在這裏就不一一贅述,確實英勇有加,不負眾望。

然英雄的風采卻也是時常通過一些齷齪人的舉止言行映襯出來,這不果然就有一些動作開始在其他諸侯處冒出來了。且那諸侯陣營裏有個濟北相鮑信,見孫堅當了先鋒,居然怕他奪了頭功,暗自裏派其弟鮑忠帶了馬步軍三千抄路提前趕到到汜水關,結果被剛剛來到汜水關鎮守不久的董卓部將華雄斬於馬下。這場討伐董卓戰爭的第一個開門紅就這樣亮在了董卓一邊。

人一紮堆,內部的問題就接二連三地來了,然而這也正是一個考察眾人真正素質的難得機會,畢竟關鍵時刻始見人心。話孫堅在汜水關一麵苦戰,一麵派人到袁術那裏催糧。卻不想那袁術竟聽信了手下人的所謂良策,認為孫堅乃江東一猛虎,若讓其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於是,袁術不發糧草,想讓孫堅的軍隊不戰自亂,這真是所謂盟友的背後一刀啊。當整個故事看到這裏,心裏頭就已經開始對這個所謂的諸侯聯盟的事業隱隱擔憂了。不出所料,孫堅營中因缺糧而導致軍心慌亂,結果被華雄趁夜劫了寨,不幸大敗。東方諸侯們的首輪趕考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當孫堅的敗績傳到諸侯大營,袁紹感覺銳氣挫動,問計於眾諸侯下一步該當如何時,竟然諸侯並皆不語。此時此刻,卻惟有站在公孫瓚背後的當時並不屬於諸侯之列的劉關張三人在那裏冷笑,一股英雄氣就在這一被人忽視的角落回蕩。果不其然,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關羽的英雄本色立馬就在下一輪大考也即如何應對華雄挑戰的那一輪博弈中盡顯出來。華雄確實勇猛,接連快刀斬亂麻似地斬了袁術的驍將俞涉、韓馥的上將潘鳳,令眾人大驚失色。正當袁紹一個勁地歎息自己的上將顏良、文醜不在身邊時,劉備在這個關鍵時刻露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