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人又在這裏逗留了兩日,才準備踏上各自的行程。隻是到了分別的時刻,他們才各自顯出離別的傷感來。彼此揮手,互道珍重,然後各自天涯。人生即是如此,在數不盡的曾經相逢的路口,相遇即是緣分,揮手就是永別。但對於他們而言,卻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相約日後再相見。而這次相見,他們在曾經的恩怨糾葛裏,終於釋然,又重新找回了自己,各自獲得了心靈的寧靜。
時光跨越到了二零零年。玉芬和天揚衣錦還鄉,榮歸故裏,他們在家鄉又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當年生活艱苦,囊中羞澀,在都市狹小的居室裏,沒有婚禮,沒有婚紗,他們就邀請了幾個共同打拚的同鄉喝了些小酒,就倉促成婚。往事曆曆在目,不堪回首。今日天揚要用自己的實力證實玉芬是她的愛人,他要用自己擁有的一切補償玉芬。婚禮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落下帷幕。
緊接著他們又用自己在南方打拚賺取的第一桶金在家鄉開辦了一家工廠,他們準備帶領家鄉人民共同發家致富。隨著工廠內部的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玉芬又有了更加大膽的創舉,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她更渴望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活出自我,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奔赴團場,在當地發展旅遊業,開辦農家樂,春日賞花,夏日采摘蔬菜,秋日采摘瓜果,冬日賞雪,一係列的體驗式的農家活動的開展,使當地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起來。
玉蘭大學畢業後成為市醫院的一名醫生。因為年少時經曆了母親的離世,所以她更渴望救死扶傷,挽救像母親那樣被病痛折磨的人,這成為了她的職責和使命。在每天忙忙碌碌尋訪問診的日子裏,這個年輕的醫生迅速成長起來慢慢成為她所在領域的領軍人物,當然這是後話。
玉良成為農科院的以為農技人員。他每日研究選種,育種,果木嫁接等技藝。農忙時就親自下鄉,手把手親自指導農民;農閑時下鄉給農民上課。一年四季的風吹日曬雨淋,使得雖然在市農科院上班的他看起來和團場裏的農民一般無二。
玉霆腦子活,地裏的營生他做不來,他在搞銷售,幫當地農民在銷售農產品。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的,農民地裏出產的各色農產品再也不愁銷路了。
文才眼看著幾個孩子都長大了,有出息了,心中也很是感慨。這一日,玉芬來看他,勸他道:“爸,你都這麼大年紀了,家裏又不愁錢,你就把這個店關了吧。”文才卻道:“不關,我活一天,幹一天。有人來買東西,我還能和他們嘮嘮嗑,說說話,這樣也不寂寞。”
“爸,你有沒有想過和明秀阿姨......。媽在的那會兒,我反對你們來著。現在媽都走了這麼多年了,你有沒有想過和她在一起?”玉芬道。“唉,我們都老了,大家都是朋友。她偶爾到我這裏來坐坐,一道兒說說話,我就心滿意足了,就沒有那麼多的奢望了。”文才道,“倒是你那幾個弟妹,都這個歲數了,還不結婚,我心急啊。你如果有認識的,就給他們介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