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九百六十年。
中原大地,泱泱華夏,神州浩土上人傑地靈,無論朝代更替,都是四方來賀之上國。
然自盛唐以後,五代十國,災兵亂不盡,民不聊生,神州巨鼎輝煌不再,有誌之士無不為之扼腕喟歎。
渾渾噩噩凡世路,不知覺間,百姓已在風雨飄搖中過了近百年。
久亂思定,無數梟雄人傑相爭問鼎。這一爭,竟爭出一對趙氏兄弟,皆是一等的好漢,打神州南北都姓趙。百年亂世,就此終結,華夏再翻新篇。
趙氏以武立國,定都汴京,國號:宋!
一對兄弟,兄長趙匡胤坐了皇位,開國年號正興。弟弟趙光義,卻不願再參與朝政,做了個逍遙王爺。兄弟兩情比金堅,並無爭位的齷齪,傳為美談,下無不相賀。
一時間,華夏中興竟是指日可期。
時至正興四年,大宋國仍是蒸蒸日上,一派強國之相。
這一年,香妃產子,皇上龍顏大悅,大赦下。
這一年,西域十六國會盟,以應東方。
這一年,遼國悄然備戰,軍武院燈火日夜不休。
這一年,一連串震驚下的大事,讓所有人目不暇接。亂世的旋渦,再次泛起了漣漪。
汴京城,燈火夜市。
四月初七,又是平凡的一日,方啟閉了武館的門,準備早歇。
晚飯是對街買的,廚娘省親,明日才回。館裏招的幾個記名弟子,在京中都有家室,夜裏不留宿。師父又去赴會,怕要喝到子時。
院中,兵器架子擺滿槍棒刀劍,唯有靠南邊的架子上,獨獨放了杆大槍,卻是賣相神武,暗室生芒。
方啟走過,看兩眼,心中一動,吸口氣往屋內走,又忍不住再回頭去看。
反正沒人看見,偷耍一趟?
心中盤算良久,方啟終於一步步走過來。
他看看那刀,又左右看看,一咬牙,右手抓了上去,握住了師父的“混龍帆”。
冰涼的手感,鱗片樣的突起,讓方啟心中頓時爽到打了一哆嗦。
正待要拿起,門外突然“砰”的一聲,嚇得方啟趕緊鬆手,手足無措地立在那裏,怯生生往大門口瞄去。
“我還要喝!”“莫鬧,撞人家門了。”
醉酒的聲音,混雜著埋怨、道歉聲,然後漸漸遠離。
方啟這才長籲一口氣,低著頭往屋裏去,不敢再去拿那大刀。
“總有一,師父會把大槍傳給我,我才不急呢。”
他心裏如是想著,平凡的院裏做的平凡願望,一會,就隨著他入了夢鄉。
京中夜總是華美的,無數的燈火,將一幢幢屋樓映成琉璃也似,從汴河畔望過去,儼然上仙宮模樣。
汴河邊上全膳德,三樓一個廂內,五六人推杯問盞。放眼過去,皆是京城武林中有頭有臉的人物。
聚義館的“金刀”羅錚大馬金刀地坐了,端一個大碗,呼呼喝喝地邀酒。禁軍槍棒教頭林封舉杯,被他一陣好,隻好苦笑著換碗。武當派的淼羽道長捋著長須,看得直樂,身子卻是巋然不動,任兩人怎麼都不下場。
全膳德的張大火親自下廚,此時托了盤子出來,喊聲“紅燒獅子頭來嘍!”。
早已醉倒在一旁的“土行孫”石峻眼睛瞬間睜得大開,“嗷”一聲撲了上去,卻被“混鱗龍”郭凡一腳踹開。
等石峻再回轉,發現四雙筷子已經夾了八顆丸子過去,盤內隻剩了兩個,頓時氣得大怒,廂房內又是一陣杯光筷影,好一會才停下。
幾位京城武林名宿,為了幾顆肉丸子嘻笑怒罵,傳出去怕是無人能信,但這就是方今江湖的現狀。莫京城武林,便是出了京畿,靠近北邊的地方,老一輩江湖人喝酒吹牛,都是沒有火氣。
一切,隻因下太平。平凡的聚會,平凡的武林。
時間飄忽,慢慢到了子時後半。
北城樓上,城門衛剛換過班,換下去的衛隊一列地往營房走。
衛隊長目送他們遠去,又在城牆上巡過一趟,才回到了城樓中。站在十數丈的高處,他靜靜地眺望。
遠處,更高點,就是皇城所在,大宋的龍氣彙聚之地。被稱為皇帝的人,就是坐在那裏,握住了下的命脈。
眺望著,恢宏的大勢撲麵而來,一時間,他有些戰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