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帝(1 / 2)

秦王嬴政統一了中國,感到自己功蓋下,已經超越了人類,似乎真的是老穿越到人世間的大神,心裏很是飄飄然。想當年,周武王一統江山,大封諸侯,隨著諸侯國的坐大,周王漸漸力不從心,王權旁落,大國紛爭,戰亂頻起,生靈塗炭。

而結束這一切的就是嬴政,隻能是他嬴政啊。

嬴政已經被自己的功勞鎮住了。

他召集了群臣,要丞相李斯成立一個起名班子,研究出一個符合他自己這超人類身份的稱號出來,總不可能還像周王那樣繼續稱王吧,那樣多掉價啊。

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上古有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嬴政心裏雖喜,卻不滿足,經反複考慮,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決定兼采“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就這樣,他成了人類曆史上的始皇帝,後世就直接以始皇帝或秦始皇來稱呼他。

名號既定,秦始皇心裏那得意勁可別擺了,他相信李斯是下最聰明的人,但在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與自己的差距了,他主持的起名班子即使集中了全下最優秀的人才,但總讓人覺得少了點創意,多了點抄襲。其實這也很正常,李斯是臣,始皇是君,二人所處的地位不同,思維自然就不一樣。

皇帝,這個名稱好啊!這是自己獨創性的發明,比拾人牙慧的泰皇不知好到哪兒去了。看著匍匐於皇帝寶座下邊的那一群或者孔武有力或者聰明絕頂的下英才些,秦始皇感到他們正沐浴在自己的光輝中,遂下旨道:朕是始皇帝,朕的兒子即為二世皇帝,之後是三世皇帝……直至萬世。

哈哈!始皇帝自己的文治武功絕對能蔭蔽萬世,畢竟周王的江山也隻延續了八百年吧,萬世為帝,多麼奇妙的感受。

但曆史進程的發展並不遂始皇帝的願,雖然他的統治是鐵幕一塊,他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有著一不二的魄力,有著彪柄千秋的智力。他一統下僅十年時間,就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他修造了當時最豪華的宮殿,修築了當時最堅固的萬裏長城,修建了當時最寬闊的馳道;更重要的是他製定了當時最先進的政治製度郡縣製。因此後人“中國之政得秦皇而行,中國之境因漢武而界”。

這樣的千古一帝,卻免不過人生必經的一劫,那就是死亡。為此,他追求過掙紮過狂躁過,他找了很多的術士為他找尋不死之藥但沒有效果,派出的童男童女最終不知所蹤。他會因一黔首刻在隕石上的“始皇帝死而地分”而誅殺了住在隕石附近的所有人。但他終究還是明白自己擺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的,這是多麼恐怖的事啊!於是他為自己修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陵墓,將自己萬歲後的生活安排得極晝奢華,為了將他的帝王生活延續下去,他在自己的地宮裏建造了龐大的軍隊,他還在陵墓裏遍設機關,守護著他在陽世裏贏得的一切。在這一點上他還真做到了留傳兩千年,後世的摸金校尉們想盡千方百計也未能打擾他地宮裏的酣夢。

但他終究是死了,而且死得極其突然,死得莫名其妙。他在世時擺布下,死了後卻隻能受一個宦豎擺布,他選定的繼承人被賜死,他忠心的大將被誅殺,比較遺憾和搞笑的是,他遺下的億金之軀也和別的人一樣會發臭,為了掩飾那熏的臭氣,他的侍從不得不買了幾車鮑魚與他同載,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人生的謝幕竟然與幾車臭鮑魚為伍。

秦始皇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會那麼早的死去的,他的好大喜功的事業才剛起步。我們讀書的時候教材把他建立的王朝作為封建社會的開端,這可大錯特錯了,他看到了周王朝因為大封諸侯導致大權旁落,因而他最不願意封王拜侯,即使是自己的子弟也不行,他不能容忍大權旁落,可以他是最反封建的,如果他的龐大的國家能夠分點給諸侯王管理,那是不容易這麼快就敗亡的,但那要他損失很多的權力的。權力是個好東西,所以有那麼多的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