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鍥子——

寧言書即將離開北城調任華遷市協和醫院,手續辦得又快又妥,原單位在積水潭,位置在從清朝起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棍貝子府,亮的就是一個正統、悠久,特別是寧言書所在的骨科,那更是全國骨病患者心中的聖堂,要想進去沒排三個月隊是不可能的。

19年前華遷市地震,積水潭派出了以骨科為首的救治隊支援,國家總理深入震區後說了句話,那句話在後來的19年裏被一屆又一屆的積水潭人銘記在心——

骨科最強!

由此,積水潭骨科在學術界的地位不言而喻。

可就這麼個人人想進的地兒,有人非要出去。

老領導是寧言書他姥爺的學生,看著寧言書大的,是真不想放,可又不能扣著檔案不讓調,老領導硬是老媽子似的找了他好幾回,苦口婆心地勸啊勸,希望他能回頭。

寧言書搖搖頭,和小時候在他姥爺書房裏搖頭晃腦背《湯頭歌訣》的模樣交疊重合在一起,引得老領導又歎了口氣。

有些人天生就注定了以後會成為什麼,一個大院裏的其他小崽子舉著玩具槍打來打去時,寧家小二翻遍了比他人還高半丈的大書櫃,從小練的童子功,藥性張嘴就來,15歲就考上了首都最好的醫學院,八年的碩博連讀他用了四年,一年輪轉,三年熬資曆到主治,26歲成了院裏最年輕的副主任。

從他進積水潭那天起,整個院裏的人都把他捧在手心寵著,不說住在部隊大院小洋樓那背景有多厚,單就那聰明勁兒,這麼個好苗苗,誰舍得放手呐?

可這小子打小有主心骨,隻要是他想做的事,沒人能改變,這一點從當年他當著他爹寧首長的麵硬生生改了軍校誌願就能看出來。

那一陣寧家真是雞飛狗跳,老領導記憶猶新。

轉眼再看眼前的小子,沉沉穩穩地立著,不急不躁,這性格就是上台開刀的料,可放這事上卻讓人生氣,明擺著知道你拿他沒辦法,今兒你要是不給簽,他還能有三五六的後招等著你。

老領導忍了又忍,氣沉丹田爆發一聲咆哮:“不就是個百年老院麼!咱們醫院也不差!小子,你可是馬上要升正的人,能不能別胡鬧!”

可再怎麼著,還是把字簽嘍,簽完把筆一摔,鼻孔裏哼哼,說滾滾滾,杵這兒是要死氣我啊!

寧言書笑著把文件一收,走了,出來時站了站,正值隆冬,寒風刮得人心都疼,他定眼瞧了瞧手裏薄薄一張紙,神情莫測。

***

發小陸小勇攢了個局,拉了一大幫人晚上在“東坡”玩,說是給寧言書送行。主角到得最遲,看著一屋子鶯鶯燕燕燈紅酒綠就知道陸小勇在想什麼,寧言書用眼皮子夾了陸小勇一下,那廝明顯一縮,躲媳婦兒後麵了。

五丫兒倒是沒那麼怕寧言書,她比他小幾歲,家裏哥哥多,她排行老五,可以說是爹寵娘愛哥哥們捧在手心長大的,可她從小就喜歡跟著小寧哥,小寧哥不會滿身臭汗,小寧哥懂的東西可多了,小寧哥長得也比其他哥哥好看。

那時候隔壁還有個部隊大院,兩個院裏的孩子不對付,小五刺頭兒,打架有贏有輸,被打哭了就回來扒寧爺爺書房的窗欞,髒臉貓一隻喊小寧哥,看著可憐兮兮的,其實屁股後麵跟著一幫哥哥外加一隻還在流鼻涕的陸小勇,都卷袖子想替小五報仇呢,她誰都沒搭理,就要寧言書。

一幫人從小玩到大,誰都不會忘寧家小二扔了書出門前,姥爺會慢條斯理地交代:“去打架啊?可不許輸,丟份。”

一群小皮猴嘻嘻笑著跑隔院報仇,小五叉著腰:“這我哥!”

寧少年懶懶抬起眉梢:“誰惹我妹?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