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中原陷入群雄逐鹿的時代,大地被群雄割據,國家之間戰亂不斷,直至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鼎立。
曆時百多年的戰亂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苦難中的百姓得到喘息機會,迎來一個稍稍和平的時代。
世間平,人禍起。
和平帶來並非完全美好,其中也有可怕的暗影在蠢蠢欲動。
麵對逐漸增多的人禍,各國一開始也是按照以往戰爭手段,通過貴族或軍隊進行快速清理。卻沒有預料到人禍的增加速度遠比清理速度快,很快就出現人手不足,國庫開銷增大問題。
其中地屬中央的韓國,被各國包圍,加上日漸增多的人禍,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這時韓王得一謀士獻策。
韓王按照計策派人針對發生的各種人禍進行整理,並頒布相應一係列懸賞令。將難度依次從強到弱,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號召國內隱藏的平民高手登記身份,領取任務解決問題,每個任務都有相應金錢獎勵,特別是乙級更有封地特權等獎勵。
自此國內越來越多自告奮勇的平民,前去登記領取任務,其中不乏許多因貴族製度無法發揮所長的民間高手,他們隨著懸賞令的頒布開始顯露,人禍等問題慢慢得到解決。
比鄰的魏國發現鄰國其對應人禍的政策,也相仿出台政策。兩國人禍數量減少消息傳播的迅速其他國家相繼襲之。
可是讓七國意料不到,這個政策讓一個龐大的隱患出現,它就是江湖。
丙級懸賞令通常都是當地作惡造成影響居民人身安全的等級,往往隻要一人至數人,無需高手即可解決。
丁級懸賞令則是對應占據一方的山賊惡霸,數量眾多,正常是需要官方軍隊鎮壓,需高手獨自或組隊進行處理。
乙級懸賞令難度係數之高,可稱引起國家動亂,造成成片上萬百姓傷亡的大災害。正常需要眾多高手配合官方部隊方可解決。
甲級懸賞令對應更像一個命令,號召登記在冊所有人員強製執行,隻因它代表是滅國之災。
正是因為懸賞令摒棄貴族介入,反而減少人力與國庫耗損,征用平民這一舉措,也使得原先鬱鬱不得其誌的眾多身懷奇技奇人發揮所長,加上懸賞的報酬豐厚,使得發展成為一種職業。人稱“武人”
“武人”乃在各個地區官府登記在冊的統稱,後來因為便利就一直沿用,逐漸變作職稱。
時光荏苒,各個國家的人禍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這時矛盾也開始爆發了。首先懸賞令數量減少使得僧多粥少,加上過去一些頂尖高手完成乙級任務獲得了相應特權與封地,他們在各自封地開宗立派,廣納門徒,以人數的優勢完成更多懸賞令。導致不少武人被逼上絕路反而成為人禍,而七國也為了自保迅速調整策略,將注冊武人門檻提高,並不願得罪已經發展成門派的勢力,反而增加領取任務上限與完成任務的條件。
就是這樣舉措讓一些無門無派與實力稍弱武人感覺到不公,不滿情緒反而讓他們聯合起來與各門各派發生一起戰爭。可惜正規門派背後也有國家勢力扶持,在雙方聯合的情況下,聯合很快被鎮壓。為了正名這次事件,史書將聯合稱為“邪教”。
正邪大戰最終以邪教落敗告終,而七國也趁正邪大戰為由,介入其中將本來一些態度曖昧的門派根除,導致江湖人士與國家的矛盾開始根種心中,但是結果來各個國家卻也因為這個舉措國內變得穩定。
日月如梭,轉眼和平維持了兩百年之久,期間各種江湖傳,成為了百姓口中茶餘飯後的談資。飛花摘月,十裏殺一人,百人斬,盜皇宮闖軍營,各門各派總有一兩個傳。各國門派也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