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複仇之輪(1 / 2)

任何一個王朝,其最風雲莫測的時候,當屬改朝換代,新君舊主更替之時。哪怕就是父皇駕崩,太子登基這般最正常不過的權力交替,誰也都很難說清楚,在其背後究竟有多少股力量暗中角鬥,最後的局麵到底是誰輸誰贏?哪怕是那個最後登基稱帝的新天子,也不一定是真正的贏家。

宋開寶九年十月癸醜夕,大宋朝的開國帝君趙匡胤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宋太祖的死訊是第二天一早分發出去,送到東京汴梁都城內各處親王公爵府邸,自然晉王府也收到了消息,隻是此刻晉王並不在自己的王府內,而是在皇宮。

大宋的晉王趙匡義,即趙光義也。

太祖的死訊雖然傳遍了汴梁城,但都城以外的地方,恐怕一時還難以收到消息,就算是驛站快馬加急趕送,一天之內也無法傳遍大宋境內各處,更何況晉王趙匡義還有意延遲發布太祖駕崩的消息。

但有一個地方收到了消息,房州。

史載房州因“縱橫千裏、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此名。房州四麵環山,中間地塌深陷,堪輿術上將這種地形稱之為“龍困沙灘”,乃是天然的“困龍局”。

所謂“困龍局”者,就是能將某一人的帝王之氣困於局內的地形,或使其無法登基,或使其帝位終結,又或者讓這個被困的一家之王朝走向衰竭。

所以曆朝曆代的天子們對於自己的政敵如前朝的君主、被廢的皇帝、罷黜的皇子和惹嫌的皇弟,都樂意把他們貶到房州去,希望以困龍局之勢束縛住他們的真龍之氣,保住自己的皇位。

當然,在權謀家的手中,困龍局不一定是某個地勢,也可以單純的就是個局,權謀之局。

唐代武則天廢了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送到了房州,為的就是困住這個已經登基做了幾年皇帝的兒子,困住他的真龍氣數。隻是武則天沒想到,也許自己的這個三兒子還真是老天注定的皇帝命數,多年以後李顯從房州回到洛陽複立為皇太子,最終還是改周複唐,當上了皇帝。房州的困龍局之勢,並沒有阻擋住這位命途多舛的李家皇子二次稱帝。

而宋太祖趙匡胤自黃袍加身後,廢了柴宗訓的皇位取周而代之,便把這位後周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封為鄭王,遷到房州居住,困的也是這位前朝天子的真龍之氣。

不過可惜的是,這位前朝天子柴宗訓比不了那位唐中宗李顯,也沒有什麼天顧之命,七歲登基八歲退位,將將二十歲就亡故了。柴宗訓一死,太祖趙匡胤十分悲傷,素服發哀輟朝十日,隻因柴宗訓是後周最後一帝便上諡號曰恭帝,趙匡胤還命人將柴宗訓的靈柩還葬於他父親周世宗柴榮的慶陵之側,曰順陵。

可是當初柴宗訓死後早就把靈柩埋在了房州當地,而“還葬”慶陵之側的靈柩,不過是一具裝著幾件柴宗訓衣冠的棺槨而已。

埋著柴宗訓的地方,不過是房州荒野之中的一個小小墳包而已,在他周圍還有許許多多已經被人荒棄的孤墳,也不知這下麵埋的都是哪些無緣皇帝寶座的孤魂野鬼。

柴宗訓的這個墳包出奇的小,十分不顯眼,以至於稍一疏忽就難以找到,不僅沒有擺放祭品的墳台,就連墓碑都沒有一座。來者想要祭掃,隻能在墳前燃香三柱,化幾陌紙錢而已。

現在墳前祭掃的這名青衫男子,容貌清絕,頷下一部三綹美髯隨風輕擺,麵上既無哀慟之色也無追思之情,隻是二目直視眼前墳塋,良久無言。

香還未燃盡,男子背後不知何時已飄然而至一黑衣人,青衫男子也不理會,有如入定一般巋然不動,隻見黑衣人先是走到墳前,三拜九叩跪行大禮,轉身再向青衫男子先施一禮,隨即半跪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