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生》是寫一個從出生就沒有見過父親,後來又被母親遺棄的孤兒,印昂超的個人成長過程。特別是在母親走時,印昂超那種極度痛苦的悲慘場麵,使人看了無不痛哭流淚,盡管如此,母親還是不顧兒子自己走了。這對年幼的印昂超思想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印昂超這個孤兒是怎麼逐漸走出思想困境?又是如何意誌堅強起來的?

他經曆了太多的事情:低指標、瓜菜代的三年困難時期;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以及無產階級**********。他所遇到的事情,比和他同樣的孩子更多。

印昂超不是一般的孤兒,他的父親是一位革命烈士,他作為一名烈士孤兒,不僅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照顧,而且也得到不少好心人的幫助。這也是本書重點寫的,整個社會環境對他的影響,以及時代的特點。

磨難和挫折是誰都不想遇到的,可一旦遇到了,想繞都繞不過去。而且越是不幸,磨難就越多。其實磨難和挫折也並非完全是壞事,尤其是對於青少年,特別是對於孤兒。因為孤兒沒有依靠,遇到磨難隻能靠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麵對、去處理、去解決,這樣就會迫使孤兒盡快地成長。所以,如果能正確對待磨難和挫折,而不是怨尤人,磨難和挫折就會變成為最珍貴的財富。孟子:“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這個意思。

從這個意義上,青少年如果太一帆風順地成長,也並非是一件好事。人的經曆自己是無法選擇的,可讀書能選擇。自己雖然沒有這樣的經曆,通過認真地、設身處地、細致地讀書,把別人的經曆變為自己的閱曆,以此來鍛煉,增強自己的意誌,樹立為祖國為人民的遠大理想,就可以彌補自己經曆的不足,達到同樣的目的。

本書就是想以此來為青少年讀者,為社會主義事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但是因為本人的水平有限,恐怕難以達到目的。望廣大讀者朋友們多多批評指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