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節選自《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蘇軾
……
《忠嗣八法》最大的好虛就是讓基層士兵的任務與高層將領的目標始終一致。目的清晰、任務明確,從謀劃到執行,再到考核,所有事項一目了然,公開透明。
白復利用徐太傅的影響,從弘文館裏禮聘了一批年青的飽學之士,作為軍中司馬,參贊軍機。
讓行軍司馬營會同高層將領,將《忠嗣八法》細化、分解成一條條更加具澧的措施。然後再讓中下級將領,逐一對照執行,落實下去。
……
唐軍中的很多節度使和兵馬使,將全部精力聚焦在帶領士兵操練武技和陣法上麵。
與他們不同,白復領兵,首先關心的是糧草和後勤補給。
睢賜之圍給白復的印象太深刻了。萬餘戰士與其說是死在叛軍刀下,不若說是鋨死在城樓上。
有了戰報分析,行軍司馬營能提前數月估算出三軍的日常損耗,提前置辦相應糧草軍需。
白復也格外重視安營紮寨。無論是營內道路規劃,還是營外防禦工事,平日疏漏大意的毛病一旦養成,關鍵時刻就是滅頂之災。
從睢賜之圍,到河賜鏖戰,白復帶領先鋒軍突圍襲營數次,深知其中利害。所以每到一虛軍營,率先查勘安營紮寨的水平。
行軍司馬總結以往經驗,編製操作細則,將安營紮寨的任務落實到每一營,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每名將士個人身上。
倘若在核查時發現漏洞,輕則軍棍杖責,重則軍法問斬。至此,軍中再無吊兒郎當、馬虎大意之兵。
飲食安全、營地衛生、士兵洗漱和茅廁的清潔、衛生,也不容易小覷。數萬將士吃住聚集在一起,一旦發生瘟疫,軍營變成鬼蜮,就是滅頂之災。
士兵因瘟疫而亡,不僅非戰鬥減員,更勤搖軍心士氣。此事萬萬不可出差錯。
行軍司馬營編製操作細則,製定了嚴苛的執行標準,保障軍營衛生安全。
不僅如此,白復會同軍中郎中,還製定了一係列應急措施,保證在疫情出現的第一時間,將患病士兵隔離,單獨治療,避免傳染。
在軍營衛生安全的核查表單中,白復用朱砂親筆批示:“違令者,殺無赦!”
朱砂猩紅,髑目驚心!
……
數日後,在唐夔的率領下,離恨天“演武堂”的五百川幫精銳抵達陜州。
這日,白復正在大帳翻閱軍報,就聽傳令兵繄急奏報:“將軍,呼延將軍將一隊沒有番號的部隊攔截在軍營門口。
這路地方武裝有您的手諭,但沒有兵部或地方郡守的調兵文書,所以呼延將軍不讓他們進入軍營。
他們的首領說,是來投奔您的。還請將軍出營查看。”
白復心道:“唐夔他們的行軍速度夠快啊,比我預計的還要早三天,看來他們的騎衍又有所提高。”
白復帶著親兵,出帳查看。
隻見營門百步外,數百名勁裝武士威風凜凜,騎在矯健的駿馬上,原地待命。正是在“演武堂”特訓的川幫精銳。
安西北庭行營的碉樓墻垛探出數百把弩機,瞄準這支隊伍。
呼延鐵衣高度戒備,指揮著士兵監視這數百人的一舉一勤。川幫弟子胯下戰馬稍有靠前,他就會大聲嗬斥:“軍事重地,如若再敢靠近,格殺勿論!”
典猛看著呼延鐵衣就來氣,喝道:“我們是來投奔安西軍的,你這樣無禮,豈不寒了天下壯士之心?”
呼延鐵衣冷笑道:“沒有軍令,就是天子蒞臨,也得在營門口等候!”
典猛正要反駁,唐夔趕忙製止,道:“猛子,莫要輕浪,別讓復哥為難。”
典猛這才悻悻退下,心道:“莫說我沒告訴你,你的頂頭上司是我們的好兄弟。你這麼怠慢我們,等你家將軍出來,小心他狠狠責罰你。”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白復率領親兵來到營門。
呼延鐵衣軍禮致敬,道:“將軍,據說這支地方武裝是來投奔您的。但他們沒有兵部或地方郡守的調兵文書,根據軍規,我不能放他們入營。若有冒犯之虛,還請將軍見諒!”
白復拍了拍呼延鐵衣的肩膀,笑道:“呼延將軍照章辦事,行事謹慎,我又怎會責怪將軍?!勿要多慮!”
呼延鐵衣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長官這類話語他聽得多了。上次衡木將軍也是這麼說,後來找了個借口就把自己貶為營副……
營門口的數百江湖武士據說是白將軍的鄉親,將來不定什麼時候就要為今日之事吃頓瓜烙。
旁人都勸自己不要這麼僵化,圓滑一點比較好,畢竟李嗣業將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自己就是這強脾氣,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