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馬上任(1 / 2)

梁思宗正七年,因不滿思宗“暴虐侈傲”,公卿們發動宮廷政變,梁思宗逃到雍。眾大臣援引西周之故事,改年號為共和。自此,大梁王朝進入共和時代。史書如是記載:及至思宗,以惡聞其過,公卿懼誅而禍作,思宗遂奔於雍,亂自京師始,而共和行政焉。

陳默每次讀到這段曆史就想笑。本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醜事在史官筆下竟成為重若丘山的佳事,東郭先生所著的《通鑒》更是大書特書,不吝筆墨,思宗之變乃是“承敝易變,撥亂反正,使人不倦,得統矣”。

陳默本是二十一世紀一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標準四有青年,平時喜歡讀讀馬原,看看毛概。那正在家中看《資治通鑒》,一道閃電過後,竟然失去了知覺。等他清醒後,竟然變成了嗷嗷待哺的嬰兒,更為震驚的是,來到的是一個平行的世界。

啊,我這是要當主角啊。這是他弄清楚自己處境後的第一個想法。一想到各種穿越裏各個精通曆史軍事、熟知詩詞歌賦的主角他就興奮不已,權勢通、富可敵國、妻妾成群,這才是他該有的人生啊!

接下來的二十年,他從未活的如此瀟灑。陳家是京城顯族,居住在城東貴族區,左鄰右舍都是豪門貴族,最不缺少的就是聲色犬馬的貴族子弟。陳默成功“打入”到這一“臭名昭著”的團體內部,並取得了領導權。在陳默的英明領導下,偷看姑娘洗澡從來沒有被抓住過,這使得陳默獲得了“智軍師”的“美名”;而在私塾中,陳默更是能與先生們討論學義,是一個風雲人物。

書童宋仁見二公子麵露笑意,便問道:“少爺讀到了什麼地方?《通鑒》也這麼好笑麼?”

宋仁是跟自己一起長大的書童,此次赴溫陵任職,家裏人都不放心,非得讓宋仁跟著。陳默在京城住了二十幾年,終於趁伯父做右相的機會,蒙父蔭,討了個德化縣令,也沒等家裏籌備送別宴席,便領著宋仁偷偷跑了。這一路上,是遊山玩水,訪齋問廟,好不快活。

聽了宋仁問話,陳默笑著答道:“我笑的是東郭先生枉為大儒,竟然睜眼瞎話。好好的曆史寫成了這個樣子。”

他們從就讀東郭先生修訂的書籍,自然就有人對東郭先生崇拜的很。宋仁趕緊道:“東郭先生名滿下,怎麼成了少爺口中的睜眼瞎話?這話要讓老爺聽去了,肯定饒不了少爺。這種混賬話少爺以後還是少吧。”

陳默很知趣地沉默了,因為他知道宋仁的肯定是真的。老頭子們對他們兄弟幾人即為嚴格,是嚴苛也不為過,非得把他們培養成文武全才。可陳默偏偏是個憊懶的人,讀書寫字倒是不甘人後,騎馬射箭卻是避之不及。為此,不知道跪了多少次祖祠。其實這也怪不了他,陳默從就身體不好,一旦大量運動就喘不上氣來,因此對於練武他從來不上心。武師的要求他盡量滿足,而對於其他的,他覺得還不如讀幾卷書呢。

“少爺,這上麵怎麼寫的是‘權知溫陵府德化縣令’啊?”權知就是代理的意思,好好的德化縣令變成了代理縣令,怎麼能不讓人著急。

陳默白了宋仁一眼,“平時讓你少看些酸腐文章,多讀寫史書,你不聽。以後你自己做了官,出了這種笑話,得多丟人啊。”

宋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繼續問:“到底什麼情況啊?少爺道道唄。”

“聽好了。”陳默清了清嗓子,“但凡官員任命,都要先經過吏部,中央官員任命再經內閣批準就可以了。”宋仁點點頭,這些他也是聽過的。“而地方官員的任命就有些複雜了。某人出任地方官員時,吏部首先出具文書,上麵寫的就是‘權知某某官職’,然後該人需要頂著這個官職幹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