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枷》
【第一部分】
◆第一章荷初露尖尖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每當讀到的這首詩詞,心裏就漾還股莫名的衝動,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傾聽到一聲曆史的歎息,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有好多的事好多的人,我們都不可能忘記,無論是年代的久遠,還是被平凡生活淡忘了的記憶,就像那長江的水,永無止息向東奔流。
回憶過去是為更好的珍惜今,曾經的倉海桑田對後人隻能感悟中豁達自己。在平凡的世界做一個生活的醜,被世人愚弄依然自得,這才是覺悟。一個家庭的興盛與衰落,都是與人密不可分。虎子不是人世間的寵物,是一個在生活曆練中飽受磨難,與世無爭,笑看人生的人。
虎子出生的巢湖岸邊的丘陵地區,抗日戰爭時期,鐵路淮南線附近的鎮的新村。父親智華行伍出身。任駐鄉保安團獨立隊隊長。
199年10月底,當時民國政府,把保衛團的正式編製,長官二十至四十歲男子必須參加受訓。智華也應征行列。平時回鄉裏各作其事,遇有警戒,臨時緊急集合,應以保衛家鄉。196年底,民國行政院製定並頒布了《各省區保安司令部組織規程》,將各地方各式各樣保安團隊,逐漸納入地方防衛與預備兵力。每占領一地,進駐團級部隊,團長代理縣長,正規軍、防衛軍改為保安團即改為駐防。
隨著國民黨內派係爭鬥,受其“曲線救國”謊言的蠱惑,智華的獨立隊也再次被改編警備隊維護地方平安。日本進入皖中地區時,受日軍控製,日常事務納入日軍管理。
新村旁也有個日本駐軍分隊,沒有作戰任務專門維護鐵路日常事務運作的軍事管理區。村前、村後各有一座碉堡,成掎角之勢,碉堡均為上下兩層,中間木梯上下,四周密布大不一的射擊孔。碉堡背靠新村,鐵路以東設立鐵絲網,前方視野開闊,易守難攻。
當年,智華的警備隊所有的隊員,都是從個個村子征用的鄉民,顧忌到都是附近的村民,關係比較和諧,兩處碉堡問從未被攻擊過或有戰事。
198年,日軍為掠得淮南煤礦,保障淮南鐵路線運輸安全,在烔煬鎮沿線修建多處碉堡,這維護碉堡裏麵的人的日常生活,配備的物資等,就靠智華來協調完成。
幼的虎子,也自然成了各個碉堡裏麵的常客。生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尤其是模仿人話,他在管理區和日本文書學日語,那口語真是棒棒的。可他不會寫字兒。可以打手勢,沒有文書在場,虎子的日語,新村裏的人也聽不懂。還會招惹大夥的笑話。虎子人來瘋,的越是熱鬧他越表現自己。往往在智華的訓斥下收斂。父親的威嚴在虎子的幼心靈裏,深深紮下根。
清明節到了,春耕開始了。牛兒帶著牛枷犁田耙地,在喲嗬聲中,牛鞭揚起抽打在水田裏,牛兒拖著耙犁,漾起一片水花,倒也別有一番情趣。保安隊裏麵缺少人,都輪流回去播種,智華把虎子就被安置在鎮火車站的劉家巷村的親家。把自己編入巡值行列。
◆第二章虎少年生擒悍匪
鎮北郊一公裏處,旁邊的村叫劉家巷。鎮上的人到火車站都要穿過村子中間的青石板路,由於推車拉貨的板車碾壓,路麵坑窪。直達站前廣場,其實就是半個操場大的沙士地,栽滿了鬆柏,兩側緊臨候車室就是幾家飯店和賣店,這裏是虎子最願意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