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郎覺得以陛下如此行為、性格,會同意本候和世家結盟?”
“這……”蔡邕被李知的啞口無言,不知該如何反駁。
見麵前兩人皆都啞口無言,李知揮了揮手,做了個請的手勢之後,麵無表情的道“驃騎將軍之位本侯是不會讓的!
至於拯救陛下之事,也就不勞二位操心了,二位請吧。”
蔡邕和陽球二人聽聞此言之後,皆都怔愣不已,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表情的李知。
往日之時,李知在他們麵前皆是恭恭敬敬從,從沒有如此無禮過,以至於讓他們產生了,他們能夠操控李知的錯覺。
如今看來,錯覺就是錯覺,李知還是李知,他們二人根本沒辦法操控李知。
想明白這些之後,他們二人同時歎了一口氣,頃刻間,精神便委頓了下去,像是忽然之間他老了十餘歲。
見到他們二人的表情,李知也不在意。
既然已經撕破
臉皮,那就沒什麼好的,李知對著他們二人一引手“二位請吧,本侯還有要事要辦,就不多留二位了。”
蔡邕二人見李知如此決絕,也沒臉再待在這裏,對著李知和曹操拱手一禮之後,掩麵而逃,實在是有些羞於見人。
等他們二人走後,李知冷哼了一聲,氣呼呼的轉過身,坐在了座位之上。
見到李知如此表情,曹操走上前去安慰道“行之賢弟不必在意這些老臣之言,他們皆都老糊塗了。
他們這些老臣,在朝為官靠的就是一腔熱血,還有一些書生意氣。
他們能出如此無知之言,為兄一點兒也不意外。
因為他們本就是這樣的人,如果需要他們用自己的官職,來換取陛下的安危,他們必然會欣然同意。
他們才不會管,他們丟了官職後,一些庸碌貪腐之人坐上他們官職之後,下會有多少人受難受災。
他們隻會想,自己乃是忠君愛國的典範,這種隻會耍嘴皮子的老頑固,賢弟不用太過於在意,對於這些人置之不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聽到曹操的安慰之語,李知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在下倒不是為他們二人生氣,而是在生在下自己的氣。
當初,還是在下向盧公提議,要邀請他們二人。
沒想到,他們二人反手便把在下給出賣了,如今卻是悔之晚矣!”
到這裏,李知又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心中暗暗的責怪自己識人不明。
當初他之所以會邀請陽球和蔡邕二人,是因為曆史之上,他們二人皆都算是忠貞之士。
卻沒想到,到了現實之中,他們二人竟然隻是一些書生意氣甚重的頑固之徒,與他想象的那種智謀之士相差甚遠。
怪不得曆史上這兩人的下場都不怎麼樣,原來他們竟然是這樣的人。
想到這裏,李知仰長歎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曹操聽到李知的感歎之語後,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他在什麼。
隨即,曹操以為李知是在嘲諷陽球和蔡邕二人是書呆子,所以便順著他的話道“確實如此,他們二人皆都是死讀書的古板之輩。
這樣的人,做個教書先生還算稱職,但是作為大臣卻是……”
到這裏,曹操不屑的搖了搖頭,他這麼,心中也是這麼想的,他從來都瞧不起這些隻會死讀書的古板之人。
曹操就喜歡和李知這種,思維馬行空的人做朋友,這樣的人總能給人驚喜。
並且,遇到事情之後,這樣的人,往往都會有奇策來解決
事情。
就如李知一般,曹操沒見過什麼事情能夠難住他。
一旦碰上難事,李知往往能以,別人想不到的奇妙辦法來解決此事。
每每見到李知用奇思妙想破局之時,曹操皆是拍案叫絕,如飲瓊漿。
聽到曹操此言之後,李知知道他可能有些誤會了。
但是他也沒有反駁,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隨後道“算了,不這些惱人的事情了,我等還是想想該如何解決張讓吧。”
曹操聞言,疑惑不解的問道“我等不是已經想好了計策嗎?為何還要在商議?”
李知苦笑了一聲,指了指外麵道“我等的計策,已經被他們二人了個底兒掉,還有什麼秘密可言?